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心脏骤停临床表现包括意识丧失,因脑血流中断数秒内致大脑缺氧,各年龄段表现有别;呼吸停止或异常,早期可现喘息样等无效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成人摸颈动脉、儿童摸股动脉或颈动脉,有相关病史者需鉴别;面色改变,迅速变为苍白或发绀,肤色深及贫血者需综合判断。
一、意识丧失
1.发生机制:心脏骤停后,脑血流迅速中断,数秒内即可导致大脑缺氧,从而引起患者意识突然丧失。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心脏骤停发生后都会很快出现意识障碍,例如成人在心脏骤停数秒内就会晕倒在地,儿童也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对周围环境无反应、呼之不应的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存在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心脏骤停导致的脑血流中断可能会更快引起更严重的意识丧失表现。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心脏骤停后意识丧失可能相对迅速,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婴儿可能表现为突然的面色苍白或发绀,随后很快出现意识丧失;学龄儿童则可能像成人一样先出现晕倒等情况。
二、呼吸停止或异常
1.表现形式:心脏骤停后,患者的呼吸会很快停止,表现为呼吸运动消失。但在心脏骤停早期,可能会出现喘息样呼吸或短促、无效的呼吸动作。例如,部分患者可能会有挣扎样、叹息样的呼吸,但这并不是有效的呼吸,因为无法进行气体交换。对于有慢性肺部疾病病史的患者,心脏骤停时的呼吸异常可能更容易被忽视,需要更仔细地观察。
2.性别差异影响:一般来说,性别对呼吸停止或异常的表现影响不大,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女性患者在月经期或妊娠期,心脏骤停时的呼吸表现可能不会有明显的性别特异性改变,但整体的临床表现还是以心脏骤停导致的脑缺血和全身循环障碍为主。
三、大动脉搏动消失
1.成人及儿童的大动脉选择:对于成人,通常触摸颈动脉搏动来判断大动脉搏动是否消失。颈动脉位于气管旁,可通过手指轻轻触摸颈动脉区域来感知搏动。对于儿童,可触摸股动脉或颈动脉搏动。心脏骤停时,由于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大动脉搏动会消失。例如,成人触摸颈动脉时感觉不到明显的跳动,儿童触摸股动脉时也摸不到搏动。
2.生活方式与病史的影响:有外周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如动脉硬化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动脉搏动减弱的情况,在判断心脏骤停时的大动脉搏动消失时需要格外注意与基础疾病导致的动脉搏动减弱相鉴别。长期吸烟的患者可能会因为血管受损影响动脉搏动的感知,需要更准确地进行判断。
四、面色改变
1.具体表现:心脏骤停后,患者的面色会迅速发生改变,通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或发绀。面色苍白是因为全身血液循环停止,血液无法供应到外周,导致面色失去红润;发绀则是因为缺氧,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使皮肤和黏膜呈现青紫色。例如,在心脏骤停几分钟内,患者的面色就会从正常肤色变为苍白或发绀状态。
2.特殊人群情况:对于肤色较深的人群,面色改变可能不太容易被察觉,需要通过其他临床表现来综合判断心脏骤停。有贫血病史的患者,本身可能就存在面色苍白的情况,在心脏骤停时面色苍白的表现可能会更加明显,需要注意区分是基础贫血还是心脏骤停导致的面色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