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门静脉高压有腹水、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脾大及脾功能亢进等临床表现。腹水形成与门静脉压力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淋巴液生成过多等有关,对不同人群影响不同;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量大难止)、腹壁静脉曲张(以脐为中心放射状)、痔静脉曲张(可致便血);脾大因脾脏血液回流受阻,常伴脾功能亢进致外周血细胞减少,需注意相关并发症。
一、腹水
1.形成机制:门静脉高压使门静脉系统毛细血管床的滤过压增加,同时肝硬化导致的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淋巴液生成增多,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腹水形成。一般来说,腹水是门静脉高压较为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其形成与门静脉压力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淋巴液生成过多等多种因素相关。例如,门静脉压力升高可使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低蛋白血症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也有利于腹水形成。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对于老年患者,腹水可能会加重其心肺负担,因为腹水会使膈肌上抬,影响呼吸功能,同时增加心脏前负荷。对于儿童患者,大量腹水可能会影响其腹部外观和生长发育,需要密切关注其营养状况和呼吸循环功能。
二、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这是门静脉高压最具特征性的侧支循环之一。门静脉系统与腔静脉系统之间的交通支在门静脉高压时扩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其出血量大且不易停止。在有肝硬化基础的患者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率较高。例如,通过胃镜检查可以发现食管胃底的曲张静脉,其曲张程度可分为不同级别,严重的曲张静脉容易破裂出血,而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其发生破裂出血的风险可能因个体差异而不同,比如老年患者血管弹性较差,破裂出血后止血相对困难。
2.腹壁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时,脐周静脉与腹壁静脉形成侧支循环,表现为以脐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状的腹壁静脉曲张,外观上可见蚯蚓状的静脉团。这种情况在肝硬化患者中较为常见,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饮酒导致肝硬化的患者,其腹壁静脉曲张的发生与长期饮酒引起的肝脏损害密切相关。
3.痔静脉曲张:门静脉系统的直肠上静脉与下腔静脉系统的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吻合,形成痔静脉曲张,可表现为痔疮,严重时可出现便血等症状。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发生痔静脉曲张,但在有门静脉高压基础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三、脾大及脾功能亢进
1.脾大:门静脉高压时,脾脏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脾脏淤血、肿大。脾脏肿大的程度可有所不同,一般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等)可以发现脾脏增大。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时期的脾大可能与先天性门静脉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而成年患者多与肝硬化等疾病导致的门静脉高压相关。
2.脾功能亢进:脾脏肿大常伴有脾功能亢进,表现为外周血细胞减少,常见的是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可使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血小板减少则会导致出血倾向增加,比如皮肤瘀点、瘀斑等。对于有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变化,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