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衰为什么会引起下肢水肿

来源:民福康

心衰引起下肢水肿机制是右心排血量减少致右心房压力升高、体循环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使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液体外渗且淋巴回流不能及时回吸收;影响因素有年龄(老年患者病情重、组织调节能力差致水肿重且恢复慢)、性别(非关键因素,右心功能起主导)、生活方式(高盐、长期卧床、过度劳累加重水肿)、病史(长期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病史者易出现明显不易控水肿);观察要点为下肢水肿程度、进展、相关症状及皮肤情况;管理措施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指导低盐饮食、鼓励适度下肢活动、长期卧床者防并发症、关注液体出入量及必要时用利尿剂,老年患者要防意外。

影响右心衰患者下肢水肿的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这些基础疾病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得右心衰的病情相对较重,更容易出现下肢水肿。而且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减退,组织对液体的调节能力下降,一旦出现静脉回流障碍,下肢水肿的程度可能更严重且恢复相对较慢。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性别本身不是直接导致右心衰引起下肢水肿的关键因素,但在一些情况下,女性患者可能在更年期后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可能会对心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不过这并不是普遍的决定性因素。相对而言,主要还是右心本身的功能状态起主导作用。

生活方式因素: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会加重右心衰患者下肢水肿的情况。例如,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进一步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的负荷,使得静脉回流障碍更加明显,从而加重下肢水肿。长期卧床的右心衰患者,下肢活动减少,静脉回流相对缓慢,也容易导致下肢水肿加重;而过度劳累会使心脏负担增加,同样不利于右心衰病情的控制,进而加重下肢水肿。

病史因素:如果患者有长期的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会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进而导致右心后负荷加重,容易发展为右心衰,并且这类患者一旦发生右心衰,下肢水肿往往较为明显且不易控制。另外,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本身存在异常,右心衰的发生相对较早,下肢水肿出现的概率也较高,且病情可能更为复杂。

右心衰患者下肢水肿的观察与管理

观察要点:密切观察患者下肢水肿的程度,可通过测量下肢不同部位的周径来进行动态评估,如测量小腿最粗处的周径等。同时,要观察水肿的进展情况,是逐渐加重还是有所缓解。还要注意患者是否伴有呼吸困难、乏力等其他右心衰的相关症状,以及是否存在皮肤色泽改变、温度变化等情况,这些都有助于全面评估病情。

管理措施:对于右心衰患者下肢水肿的管理,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右心功能。在生活方式方面,要指导患者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一般建议控制在2-3克以内,以减少水钠潴留。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下肢的适度活动,如在床上进行下肢的屈伸运动等,促进静脉回流,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期协助其翻身、按摩下肢等,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此外,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液体出入量,保持出入量的平衡,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尿剂等药物来减轻水肿,但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监测电解质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在管理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安全,防止因下肢水肿导致行走困难而发生跌倒等意外情况。

了解疾病
水肿
水肿是指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人体约有5%的体液存留在组织间隙,穿梭于机体各种细胞核毛细血管之间。水肿表现为手指按压皮下组织少的部位(如小腿前侧)时,有明显的凹陷。中医称之为“水气”,亦称为“水肿”。水肿是一个常见的病理过程,其积聚的体液来自血浆,其钠与水的比例与血浆大致相同。习惯上,将过多的体液在体腔中积聚称为积水( hydrops )或积液,如胸腔积水、腹腔积水、心包积水等。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心衰的最佳治疗方案?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对于严重心力衰竭的病人,首先要用利尿剂来解除他的水肿。第二,可以经过药物做神经内分泌治疗,改善心衰等心肌能量代谢治疗。也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做一些器械治疗和心脏移植。但在众多心衰治疗方法中,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方法。最好的治疗是对心衰的生活干预,主要是低盐、低钠饮食,清淡饮食,低脂
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特点?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患有急性肾小球肾炎表现出肾炎性水肿,是由于病人在急性疾病时表现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造成病人表现出球管失衡,肾小球滤过分数下降,因此引起病人表现出水钠储留。大多数病人起初时有可能会仅表现为颜面部以及眼睑的水肿,有一部分病人可以没有明显的水肿,此时病人仅表现出体重增加或者肢体满胀感;也有少数的急性肾炎病
孕妇脚水肿怎么按摩?
杨凯 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孕妇脚肿的厉害可以按摩阳辅穴以及三阴穴,能够促进气血循环,缓解水肿症状。孕妇怀孕期间水肿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生产结束后会逐渐的消失。在这期间也能吃缓解水肿的食物,比如冬瓜、红豆等。建议日常休息的时候可以把双腿翘在板凳上,能够缓解腿部水肿。
距骨骨髓水肿严重吗?
杨凯 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距骨骨髓水肿不严重。这种情况主要就是因为外伤而造成的,而且慢慢的就可以恢复的,而且治疗期间应当要多注意调理减少活动,不要做一些剧烈的运动,对于局部的皮肤可以经过冷敷热敷或者经过按摩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也可以适当的涂抹一些红花油或者是红霉素软膏。
孕晚期怎么缓解下肢水肿
李巍巍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缓解孕晚期下肢水肿,建议晚上睡觉时可以用温水泡脚,采取左侧卧的姿势;注意休息,抬高腿部;衣裤宽松,防止血液循环不畅;饮食限制钠盐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鼻黏膜水肿怎么治疗?
路承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甲
鼻粘膜水肿正常被认为是由炎症造成的,如果炎症得到控制,粘膜可以逐渐消肿并恢复正常状态。但在康复过程中,大多需要药物控制,如口服消炎药、鼻激素喷雾剂或其他抗组胺药,以减轻鼻粘膜水肿。如果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好,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应的鼻腔检查,如前鼻镜和鼻窦的CT检查。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
水肿是什么造成的?
蒋雄斌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一般来讲,肺水肿的表现出可能和心功能不全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左心衰的病人很容易造成肺水肿,这时候会表现出粉红色泡沫痰。此外,如果有溺水史也会表现出肺水肿的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急性肺水肿不正确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蒋雄斌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急性肺水肿不正确的护理措施包括不使用药物减轻心脏的负荷,不使用血管扩张剂及利尿剂治疗。此外,不协助病人采取使呼吸顺畅的体位,不进行吸氧疗法,严重呼吸不畅者不给予机械通气等。
水肿是怎么治疗?
蒋雄斌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对于肺水肿的治疗,主要就是使用药物来强心,利尿,扩血管。如果是患者喘憋严重,可以适当服用缓解支气管痉挛的药物,除此之外,配合吸氧治疗。肺水肿大部分是出目前心衰患者中。如果肺内有淤血,就会产生肺水肿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喘憋,气短,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等。
什么是肺水肿
蒋雄斌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肺水肿是肺内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平衡失调,组织液从肺毛细血管内外渗积聚在细小支气管,肺间质和肺泡内,影响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造成肺水肿,多见的疾病有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瓣膜疾病,心肌病,心肌炎等。肺部的细菌,真菌感染可以造成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吸入有害性的气体,严重的烧伤或者是变态反应等。主要症状
心衰会引起呼吸困难吗
刘虹宏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心衰会引起呼吸困难。在慢性心衰时候,患者会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经常会根据患者活动耐量来进行心功能分级。对于急性心衰,会出现一个静息性呼吸困难,有的患者甚至会出现端坐呼吸,不能躺平。很多患者会表现夜间躺着睡觉,睡着睡着突然觉得不能呼吸、憋气,一定要坐起来再喘两口气,等平复了再躺下继续睡,这个叫做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衰之所以会出现呼吸困难,
心衰检查哪些指标
常晓鑫 主治医师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三甲
心衰的指标主要是BNP的测定,BNP测定又分为BNP和NT-proBNP,也就是利钠肽和利钠肽前体的测定,这两个都是心衰检查的指标。心衰患者平时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还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起伏较大。
肾病水肿如何治疗
乔凤奎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宝应县人民医院 二甲
水肿是肾脏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轻者颜面眼睑的浮肿,重者双下肢浮肿,严重者可能会伴有胸水、腹水、心衰等症状。所以对于肾脏病引起的水肿,必须采取积极治疗。目前主要采取利尿、消肿治疗,例如应用呋塞米等利尿剂。可以通过利尿剂来达到减轻病人水肿,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作用。
脸为什么会水肿
刘敏 副主任医师
锦州市中心医院 三甲
脸水肿的原因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因素可能是睡前喝过多的水、睡眠不充足或者是劳累过度等因素所引起。这种现象不用采取任何的治疗措施,可以通过日常调整生活习惯规律就会得到改善。病理性因素可能是脸部过敏、慢性肾炎或是糖尿病等因素所导致。如果是病理性因素,还需要患者到医院做常规检查,完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肾脏彩超等治疗再进行确诊。
肛门水肿和痔疮的区别
陈冰 副主任医师
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三甲
肛门水肿和痔疮区别主要是在于两者发病因素不同,肛门水肿病因比较多,除了痔疮可以引起以外,肛门区炎症、反复受到物理化学刺激都可以引起,而痔疮主要是肛周静脉曲张引起,当痔疮比较严重出现便秘时才会导致水肿情况。对于肛门出现水肿,应该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治疗。痔疮引起水肿主要是以药物外用以及温水清洗坐浴来治疗。
心衰竭的治疗
孙明明 副主任医师
保定市第二医院 三甲
右心衰竭的治疗措施如下:第一、一般治疗。主要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平时要戒烟戒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锻炼、保持足够的休息,增强身体素质。避免受凉刺激、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第二 、药物治疗。需要遵医嘱对症应用利尿剂、升压药以及改善心功能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