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症的三大临床表现
腹水是门静脉高压突出临床表现,75%以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会出现,与肝功能、水钠代谢等有关,表现为腹部膨隆等;侧支循环建立与开放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致呕血黑便等)、腹壁静脉曲张(以脐为中心伸展)、痔静脉曲张(可致便血等);脾大因门静脉高压致脾脏淤血,脾功能亢进时血细胞破坏增加,致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减少,不同年龄患者受影响程度不同
一、腹水
1.形成机制: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系统毛细血管床的滤过压增加,同时肝硬化导致的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淋巴液生成增多,超过胸导管引流能力,大量淋巴液漏入腹腔形成腹水。一般来说,腹水是门静脉高压较为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在肝硬化等引起门静脉高压的疾病中较为常见,约有75%以上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会出现腹水。
2.影响因素及表现特点:腹水的形成与患者的肝功能状况、水钠代谢等密切相关。患者可表现为腹部膨隆,状如蛙腹,行走困难,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同时,腹水的出现也提示患者肝脏功能进一步受损,病情可能处于较为严重的阶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腹水带来的影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因心肺功能相对较弱,腹水引起的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二、侧支循环建立与开放
1.常见侧支循环及表现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系统的胃冠状静脉、食管静脉等与腔静脉系统的奇静脉、半奇静脉之间形成侧支循环,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也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表现,若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可导致大量呕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这种情况在有长期肝病病史的患者中较为常见,如乙肝、丙肝等引起的肝硬化患者,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因血管弹性等因素,一旦出血往往病情较为凶险。
腹壁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时,脐静脉重新开放,与副脐静脉、腹壁静脉等形成侧支循环,表现为腹壁静脉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状如海蛇头。腹壁静脉曲张的出现提示门静脉高压较为严重,其形成与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导致腹壁静脉回流受阻有关,不同性别患者在外观上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对于体型较瘦的患者可能更易观察到腹壁静脉曲张的表现。
痔静脉曲张:直肠上静脉与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吻合形成痔静脉曲张,可表现为便血等症状,在有门静脉高压的患者中也较为常见,其发生与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导致直肠部位静脉回流受阻相关,对于有长期便秘等情况的患者,痔静脉曲张可能会加重,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脾大及脾功能亢进
1.脾大机制:门静脉高压时,脾脏血液回流受阻,脾脏淤血,导致脾脏肿大。脾大的程度可有所不同,轻度脾大可能在体检时通过触诊发现,重度脾大则腹部触诊可明显触及肿大的脾脏。其发生与门静脉压力升高,脾脏内血液淤积有关,各种引起门静脉高压的病因均可导致脾大,如肝炎后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硬化等。
2.脾功能亢进表现:脾功能亢进时,脾脏对血细胞的破坏增加,可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可使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血小板减少可引起出血倾向,如皮肤紫癜、鼻出血等;红细胞减少可导致贫血,患者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表现。不同年龄患者对血细胞减少的耐受程度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因基础疾病较多,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相对更高,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