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气虚与阴虚在定义、症状表现、舌脉及调理原则方法上有差异。气虚是元气不足致功能减退,症状有全身神疲乏力及脏腑肺气虚、脾气虚等表现,舌脉为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调理宜食补气食物、避免过劳并适度运动;阴虚是阴液亏少致功能减退、阳偏亢,症状有全身形体消瘦等及脏腑肺阴虚、肾阴虚等表现,舌脉为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调理宜食滋阴润燥食物、保持心情舒畅并节制房事、避免熬夜。
一、定义与中医理论基础
气虚: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气虚是指元气不足,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久病耗伤等因素相关。
阴虚:是指机体阴液亏少,其滋养、宁静等功能减退,而阳相对偏亢的病理状态,多由热病后期、久病伤阴、过食温燥之品等引起。
二、症状表现差异
(一)气虚常见症状
全身表现:神疲乏力,患者常自觉身体疲倦,活动耐力下降,即使轻微活动也易感到劳累,这是因为气的推动功能减弱,不能很好地推动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年龄较大者由于机体功能衰退,更易出现气虚;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或脑力劳动且饮食营养摄入不足的人群,也容易导致气虚。
脏腑功能相关表现
肺气虚:呼吸气短,咳嗽无力,痰液清稀。因为肺主气司呼吸,肺气虚则呼吸功能减弱。
脾气虚: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薄。脾主运化,脾气虚则运化功能失常,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水液代谢。对于女性而言,若本身脾胃功能较弱,再加上经期失血等情况,更容易出现脾气虚的表现。
(二)阴虚常见症状
全身表现: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即手心、脚心、心胸部位自觉发热),潮热(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时),盗汗(入睡后出汗,醒后汗止)。这是由于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阳相对偏亢,虚热内生所致。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阴液相对不足,较易出现阴虚潮热、盗汗等表现;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女性,也容易耗伤阴液引发阴虚。
脏腑功能相关表现
肺阴虚: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肺阴不足,肺失滋润,肃降功能失常。
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或闭经。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腰膝及脑髓等。
三、舌脉表现不同
气虚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淡舌反映气血不足,苔薄白多为正气未盛邪气不盛之象,虚脉主虚证,提示气的不足。
阴虚舌脉: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红舌多因热盛伤阴,少苔或无苔提示阴液亏虚,不能上承于舌,细数脉主阴虚有热。
四、调理原则与方法区别
(一)气虚调理
饮食调理:可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大枣、鸡肉等。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大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对于年龄较大、脾胃功能相对较弱的气虚人群,在食用这些食物时应注意烹饪方式,尽量做得软烂易消化。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气虚者本身体力和精力相对不足,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气的恢复。同时,可适当进行一些强度适中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促进气血运行,但要避免剧烈运动耗气。
(二)阴虚调理
饮食调理:宜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黑芝麻等。百合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银耳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对于更年期女性等阴虚人群,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温热性食物,以免加重阴虚。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激动,因为情绪激动易化火伤阴。同时,要注意节制房事,避免耗伤肾阴。保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夜间是阴液生成和滋养机体的重要时间,熬夜会进一步耗伤阴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