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水肿怎么办
心衰患者水肿的处理包括病因控制与基础治疗,如治疗基础心脏病、限制钠盐摄入;应用利尿剂,其通过促进排尿减血容量消水肿,使用时需监测电解质等;应用血管活性药物,ACEI类可抑制系统、扩血管减轻负荷,ARB类无干咳不良反应;难治性心衰水肿可用超滤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妊娠期心衰患者处理各有注意事项,需分别谨慎对待。
一、病因控制与基础治疗
心衰患者出现水肿主要与钠水潴留及心输出量减少导致的组织灌注不足,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有关。首先要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病,如对于冠心病患者需改善心肌缺血,可通过药物(如硝酸酯类等)、介入或搭桥手术等;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要有效控制血压,使用降压药物(如ACEI类等)。同时限制钠盐摄入,一般每日钠盐摄入应<2g,因为高钠饮食会加重水钠潴留,加重水肿。
二、利尿剂的应用
1.作用机制
利尿剂通过促进肾脏排尿,减少血容量,从而减轻水肿。常用的利尿剂有袢利尿剂(如呋塞米)、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袢利尿剂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抑制钠-钾-氯共同转运体,强大的利尿作用可迅速减轻水肿。例如,研究表明呋塞米能显著增加心衰患者的尿量,降低体重,减轻水肿症状。
2.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监测电解质,尤其是血钾,因为利尿剂可能导致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使用利尿剂时需密切观察尿量及肾功能变化,避免过度利尿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同时,不同利尿剂的作用时间和强度不同,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利尿剂及给药方式。
三、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1.ACEI类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等,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扩张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有助于减轻水肿。研究显示,ACEI类药物长期应用可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同时减轻水肿症状。但ACEI类药物可能引起干咳等不良反应,对于有严重干咳不能耐受的患者需考虑换药。
2.ARB类药物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如氯沙坦等,作用机制与ACEI类似,但无ACEI引起干咳的不良反应,也可用于减轻心衰患者的水肿,适用于不能耐受ACEI干咳的患者。
四、超滤治疗
对于难治性心衰水肿患者,超滤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超滤通过机器模拟肾脏的滤过功能,直接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溶质。它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减轻水肿,尤其适用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但超滤治疗需要一定的设备和专业操作,且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低血压等,需在严密监测下进行。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
老年心衰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肾功能减退、糖尿病等。在处理水肿时,使用利尿剂需更加谨慎,避免过度利尿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同时,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因为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
2.儿童心衰患者
儿童心衰水肿的处理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首先要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利尿剂的使用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等计算合适的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电解质紊乱等。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尿量、精神状态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儿科用药的标准,因为儿童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不同。
3.妊娠期心衰患者
妊娠期心衰患者出现水肿时,治疗需兼顾胎儿和母亲的安全。利尿剂的使用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氢氯噻嗪相对较安全,但也需谨慎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也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ACEI类和ARB类药物在妊娠期禁用,需选用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孕妇的血压、心功能及胎儿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