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与鼻窦炎的区别是什么
鼻炎与鼻窦炎在病变部位、症状表现、病程预后及影像学检查上均有差异,鼻炎病变在鼻腔黏膜,症状有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等,病程有急慢性及过敏性之分,影像学检查鼻腔黏膜有充血肿胀等;鼻窦炎病变涉鼻窦黏膜,症状有更明显持久鼻塞、脓涕、头痛面部疼痛、嗅觉减退等,病程有急慢性,影像学检查鼻窦有黏膜增厚等异常。
一、病变部位差异
鼻炎病变部位主要在鼻腔黏膜。鼻腔黏膜广泛分布于鼻腔内,包括鼻甲、鼻道等部位的黏膜组织。例如,过敏性鼻炎时,主要是鼻腔黏膜接触过敏原后发生免疫反应,出现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
鼻窦炎病变部位则涉及鼻窦黏膜。鼻窦是鼻腔周围含气的骨质空腔,共有四对鼻窦,分别是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可单个鼻窦发病,也可多个鼻窦同时受累,如急性上颌窦炎主要是上颌窦黏膜的炎症。
二、症状表现区别
鼻炎症状:
鼻塞: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间歇性鼻塞常在体位改变时明显,如侧卧时,下侧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例如,变应性鼻炎患者在接触过敏原后,短期内出现明显鼻塞。
流涕:清水样涕常见于过敏性鼻炎,由鼻腔黏膜分泌亢进所致;而慢性鼻炎患者多为黏液性涕。
打喷嚏:过敏性鼻炎患者往往会频繁打喷嚏,可连续数个甚至数十个,这是机体对过敏原的一种快速免疫反应表现。
鼻痒:过敏性鼻炎患者鼻内多有明显瘙痒感,患儿可能会不断揉鼻。
鼻窦炎症状:
鼻塞:比鼻炎引起的鼻塞更为明显和持久,且多为持续性,可导致患者呼吸不畅。
流涕:脓涕是鼻窦炎的典型表现,脓涕量多少不一,可流向咽部。例如,急性鼻窦炎患者脓涕较多,可能从口中吐出。
头痛或面部疼痛:不同鼻窦的炎症可引起相应部位的头痛或面部疼痛,如额窦炎可引起前额部疼痛,晨起明显,午后缓解;上颌窦炎可引起面颊部疼痛、牙痛等。
嗅觉减退:由于鼻窦炎症影响,鼻腔通气及嗅觉传导功能,可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儿童患者可能不易察觉,但家长可发现其对气味的反应变迟钝。
三、病程及预后差异
鼻炎:
急性鼻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普通感冒初期的鼻炎表现,病程一般较短,通常1-2周可自愈,但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若护理不当可能病程稍有延长,一般预后良好,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正常鼻腔功能。
慢性鼻炎:病程较长,常超过3个月,可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等多种因素引起。病情容易反复,受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接触过敏原)等影响较大,若能去除诱因并积极治疗,可控制症状,但较难完全根治。对于儿童慢性鼻炎,需特别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否则可能影响鼻腔正常发育。
过敏性鼻炎:若能明确过敏原并避免接触,配合规范治疗,症状可得到控制,但容易复发。儿童过敏性鼻炎若不及时控制,可能影响睡眠、学习,甚至引发腺样体肥大等并发症。
鼻窦炎:
急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及时应用抗生素等治疗后,多数患者可在数周内治愈,预后较好。但儿童急性鼻窦炎若治疗不彻底,可能转为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病程超过12周,病情较为顽固,治疗周期较长,易反复发作。儿童慢性鼻窦炎可能影响面部发育、呼吸功能及智力发育,需长期跟踪治疗和监测。
四、影像学检查差异
鼻炎:鼻腔黏膜常规影像学检查(如鼻内镜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肿胀,但鼻窦一般无明显异常。鼻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鼻腔内情况,如鼻甲是否肿大、鼻道是否有分泌物等,对于判断鼻炎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鼻窦炎:鼻窦CT检查是诊断鼻窦炎的重要手段。可见鼻窦黏膜增厚、鼻窦内有积液或软组织影等异常表现,能清晰显示鼻窦的解剖结构及病变范围,有助于明确鼻窦炎的诊断、分型及制定治疗方案。例如,通过鼻窦CT可观察到上颌窦内是否有脓液积聚、窦口是否堵塞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