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要注意什么
改善脂肪肝需从多方面入手,饮食上要控制热量、调整结构,包括增加膳食纤维、选优质蛋白、控脂肪;运动要选合适方式并坚持规律;生活习惯要戒烟限酒、规律作息;还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肝脏影像学检查等。
一、饮食方面
1.控制热量摄入:根据年龄、性别、体重等情况合理安排每日总热量。对于成年人,一般轻体力劳动者每天每公斤体重约需25-30千卡热量,中体力劳动者约30-35千卡,重体力劳动者约35-40千卡。肥胖型脂肪肝患者需适当减少热量摄入,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例如,体重超重较多的人可逐渐减少热量摄入,每周使体重减轻0.5-1公斤为宜,避免快速减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2.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蔬菜每天摄入量可在500克左右,其中绿叶蔬菜应占一半以上;水果可选择低糖的种类,每天100-200克;全谷类食物如燕麦、糙米等可占主食的1/3以上。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控制血糖和体重,从而对脂肪肝的改善有益。
合理选择蛋白质来源:优先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类等。对于成年人,每天每公斤体重蛋白质摄入量约1-1.5克。以鱼类为例,每周可食用2-3次深海鱼,如三文鱼、沙丁鱼等,其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肝脏健康有好处。
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脂肪、棕榈油、椰子油等中,应尽量少吃;反式脂肪酸常见于油炸食品、部分烘焙食品等,要避免食用。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如橄榄油、茶籽油等,每天食用油摄入量控制在25-30克。
二、运动方面
1.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根据年龄、身体状况等选择运动方式。年轻人可选择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每天散步30分钟左右,或每周进行多次太极拳练习。运动强度以运动时稍感气喘、能连续说话但不能唱歌为宜。
2.坚持规律运动:要长期坚持运动,不能间歇性运动。例如,可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如步行上下楼梯、站立工作一段时间后适当活动等。对于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运动时间应避开血糖低谷期,运动前后要监测血糖等指标,根据情况调整运动计划。
三、生活习惯方面
1.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会加重肝脏的氧化应激损伤等,增加脂肪肝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吸烟者应坚决戒烟,可通过逐渐减少吸烟量、使用戒烟辅助工具等方式来实现戒烟目标。
限酒: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应超过15克。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过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加重脂肪肝病情。有肝病病史或肝脏功能已经受损的人群应严格戒酒。
2.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良好的作息有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肝脏的自我修复。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加重脂肪肝的病情。对于夜间工作者等特殊人群,应尽量创造相对稳定的睡眠环境,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
四、定期监测方面
1.监测肝功能:定期到医院检查肝功能,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一般建议每3-6个月检查一次。如果发现肝功能指标异常,如转氨酶升高,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脂肪肝患者,更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肝脏功能,而肝功能异常又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
2.监测肝脏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等,一般每年进行1-2次检查,以观察肝脏脂肪变的程度等情况。通过肝脏影像学检查可以动态了解肝脏的变化,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通过B超可以观察肝脏的回声情况等,初步判断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对于肥胖型脂肪肝患者,还可结合体重、腰围等指标的监测,综合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