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和鼻窦炎区别
鼻炎是鼻腔黏膜炎症,发病在鼻腔,症状有局部鼻塞、流涕、打喷嚏等,全身症状相对轻;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炎症,发病在鼻窦,与鼻腔黏膜相连,局部鼻塞、脓涕、疼痛头痛更明显,全身症状重。影像学上鼻炎鼻窦无明显异常,鼻窦炎鼻窦有黏膜增厚等表现。治疗上鼻炎过敏性的避免过敏原、用鼻用激素等,感染性的对症或用抗生素;鼻窦炎急性以药物为主,慢性药物无效可手术,儿童治疗需考虑特点。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1.鼻炎:是鼻腔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发病部位主要在鼻腔。鼻腔黏膜受到各种因素(如过敏原、病毒、细菌等)刺激后,出现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等炎症反应。例如,过敏性鼻炎是因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引发鼻腔黏膜的Ⅰ型超敏反应。
2.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发病部位为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鼻窦黏膜与鼻腔黏膜相连,当鼻腔炎症累及鼻窦黏膜时,就会引发鼻窦炎,可表现为鼻窦黏膜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积聚等。
二、症状表现
1.鼻炎
局部症状:主要为鼻塞,可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间歇性鼻塞常在白天、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时加重;流清涕或黏涕,过敏性鼻炎多为清涕,感染性鼻炎可为黏涕;打喷嚏,过敏性鼻炎常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次数较多。
全身症状:一般相对较轻,部分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能伴有眼痒、流泪等眼部症状,若为感染性鼻炎可能有轻度发热、乏力等全身不适,但程度通常不如鼻窦炎重。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过敏性鼻炎可能还会出现揉鼻、吸鼻等动作;成人则更多表现为上述典型的局部症状。
2.鼻窦炎
局部症状:鼻塞较鼻炎更为明显,且多为持续性;脓涕较多,不易擤尽,可为黄色或黄绿色;局部疼痛和头痛是鼻窦炎的重要特征,不同鼻窦引发的疼痛和头痛部位不同,例如上颌窦炎常表现为颌面部痛或上列磨牙痛,晨起轻,午后重;额窦炎多为前额部周期性疼痛,晨起即感头痛,逐渐加重,午后减轻,至晚间完全消失,次日重复发作。
全身症状:相对较重,可出现发热、畏寒、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症状,儿童鼻窦炎全身症状较成人更明显,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表现,还可能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三、影像学表现
1.鼻炎:鼻腔黏膜可能有充血、肿胀,但鼻窦一般无明显异常,鼻窦CT检查通常显示鼻窦黏膜无增厚,窦腔密度正常。
2.鼻窦炎:鼻窦CT可见鼻窦黏膜增厚,窦腔可有积液、密度增高,可见液平面等表现,不同类型鼻窦炎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如急性鼻窦炎窦腔可见均匀的低密度影,慢性鼻窦炎可见窦腔黏膜增厚、息肉形成等。
四、治疗原则
1.鼻炎
过敏性鼻炎:首先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减轻鼻腔炎症,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缓解症状,也可进行免疫治疗等。儿童过敏性鼻炎在治疗时需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相对温和且有效的药物剂型,如鼻用糖皮质激素的儿童剂型等,同时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保持室内清洁、勤洗床单被罩等。
感染性鼻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多为自限性,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减充血剂缓解鼻塞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则需要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但需根据药敏情况合理选用)。成人和儿童在感染性鼻炎治疗上,儿童要特别注意抗生素的选择和剂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2.鼻窦炎
急性鼻窦炎: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窦黏膜炎症,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用药,抗生素选择同鼻炎的细菌感染治疗),同时可使用黏液促排剂促进鼻窦内分泌物排出,还可进行鼻腔冲洗等辅助治疗。儿童急性鼻窦炎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鼻腔冲洗时要注意方法和力度,避免损伤儿童鼻腔黏膜。
慢性鼻窦炎:药物治疗可采用鼻用糖皮质激素、鼻腔冲洗等,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等。儿童慢性鼻窦炎在治疗时要谨慎选择手术,优先考虑长期的药物保守治疗和鼻腔护理等非手术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