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原因
心脏骤停常见原因包括心血管系统相关的冠心病致心肌供血不足及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缓慢性心律失常),非心血管系统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如ARDS、窒息)、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如严重低钾血症、严重酸中毒)、药物中毒(如镇静催眠药过量、洋地黄类药物中毒)、过敏反应、创伤、中暑等,约80%心脏骤停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溺水等可致窒息引发心脏骤停,严重过敏反应可致心脏骤停等。
一、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
(一)心血管系统相关原因
1.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使得心肌供血不足。当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可突然完全阻塞血管,造成心肌急性缺血坏死,影响心脏的正常电活动和泵血功能,从而引发心脏骤停。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约80%的心脏骤停是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的。例如,长期患有冠心病且未有效控制病情的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风险显著增加。
2.心律失常
心室颤动:是最常见的可导致心脏骤停的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电活动紊乱,心室无法有序收缩,而是快速无序地颤动,丧失泵血功能。许多心脏结构异常(如心肌病、心肌梗死后遗症等)或电解质紊乱(如严重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都可能诱发心室颤动。有研究显示,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约30%-50%初始表现为心室颤动。
缓慢性心律失常: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可使心脏的心跳频率过慢,心输出量急剧减少,无法满足机体的基本需求,进而引发心脏骤停。常见于冠心病导致的心肌缺血累及心脏传导系统、先天性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异常等情况。
(二)非心血管系统相关原因
1.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部严重炎症导致肺换气功能障碍,机体严重缺氧,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ARDS患者由于缺氧可导致心肌损伤,引发心律失常等,最终可能导致心脏骤停。例如,严重肺炎患者若病情进展可发展为ARDS,增加了心脏骤停的发生风险。
窒息:如异物堵塞气道、溺水等导致气体交换受阻,机体迅速缺氧,引起心脏骤停。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影响气体交换,同时水中的低温等刺激也可导致迷走神经兴奋,引发心律失常。据统计,溺水是儿童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部分患儿会发生心脏骤停。
2.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严重低钾血症:血钾浓度过低可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导致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改变等,容易引发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导致心脏骤停。例如,长期腹泻、呕吐或应用排钾利尿剂等情况可能导致低钾血症,进而增加心脏骤停的发生风险。
严重酸中毒: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酸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功能衰竭导致的酸中毒等,可影响心肌收缩力和心脏的电活动,增加心脏骤停的发生几率。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发生酮症酸中毒时,体内酸碱平衡失调,易出现心脏并发症甚至心脏骤停。
3.药物中毒
镇静催眠药过量:如巴比妥类、苯二氮类药物过量服用,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呼吸抑制、血压下降,进而影响心脏功能引发心脏骤停。有报道称,因误服或自杀性服用过量镇静催眠药导致心脏骤停的案例并不少见。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洋地黄类药物过量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时可导致心脏骤停。长期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若药物剂量控制不当或存在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容易发生中毒引发心脏骤停。
4.过敏反应: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导致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引起气道梗阻和缺氧,同时过敏介质释放可影响心血管系统,导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进而引发心脏骤停。例如,对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等)、食物(如海鲜等)过敏的患者,在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可能迅速出现心脏骤停。
5.创伤:严重的胸部创伤、颅脑创伤等可导致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影响心脏功能。例如,胸部创伤导致心脏破裂等情况可直接引发心脏骤停;颅脑创伤引起颅内压急剧升高,通过神经反射影响心脏功能,也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6.中暑: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机体散热困难,导致体温过高,可引起心肌损伤、电解质紊乱等,进而引发心脏骤停。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高温环境中更易发生中暑相关的心脏骤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