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吐血是不是癌症呢
呕吐吐血原因多样,非癌症因素有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等,癌症因素有胃癌、食管癌等;可通过病史采集、症状特点、辅助检查鉴别是否由癌症引起;出现呕吐吐血应采取一般急救措施(体位、监测生命体征)并及时就医。
一、呕吐吐血不一定是癌症,但癌症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呕吐吐血(呕血)的原因有多种。
(一)非癌症因素
1.消化性溃疡:
胃或十二指肠的消化性溃疡是常见原因。溃疡部位的血管受到侵蚀时可引起出血导致呕血。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很多消化性溃疡患者都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生活不规律、长期精神紧张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其典型表现为周期性上腹痛,呕血前多有上腹部疼痛等前驱症状,出血后疼痛可缓解。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多由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所致。肝硬化在我国常见病因有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等)、长期大量饮酒等。患者多有肝硬化相关病史,如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表现。食管胃底的静脉迂曲扩张,压力增高时易破裂出血,导致呕血,出血量大时可危及生命。
3.急性胃黏膜病变:
多种因素可引起,如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大量饮酒、严重创伤、大手术等应激状态。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有明确的相关诱因接触史,比如近期有服用损伤胃黏膜药物或大量饮酒史等,患者可突然出现呕血,出血量可多可少。
(二)癌症因素
1.胃癌:
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男性相对多见。胃癌肿瘤生长过程中可侵蚀周围血管引起出血,从而导致呕血。患者还可能伴有上腹部不适、隐痛、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症状会逐渐加重。
2.食管癌: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食管癌肿瘤病灶处黏膜糜烂、溃疡等可引起出血,当出血量较多时可出现呕血表现,同时患者常有进行性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体重减轻等症状。
二、如何鉴别呕血是否由癌症引起
(一)病史采集
1.年龄与性别:
对于中老年男性,既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吸烟饮酒等病史,出现呕血时需高度警惕胃癌、食管癌等癌症可能;而年轻患者出现呕血,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等非癌症因素相对更常见,但也不能完全排除癌症,需进一步检查。
2.既往疾病史:
有肝硬化病史的患者出现呕血,首先考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但也不能忽视是否同时合并消化道肿瘤出血;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损伤胃黏膜药物病史的患者,要考虑急性胃黏膜病变,但也要排查是否有药物相关的胃部肿瘤等情况。
(二)症状特点
1.胃癌:
除呕血外,常伴有上腹部疼痛逐渐加重、食欲明显减退、体重短期内明显下降等表现,疼痛无明显规律,与消化性溃疡的周期性疼痛不同。
2.食管癌:
呕血常是在进行性吞咽困难基础上出现,随着病情发展,吞咽困难症状会从进食固体食物困难逐渐发展到进食流质食物也困难,同时可能伴有胸骨后异物感、疼痛等。
(三)辅助检查
1.胃镜检查:
是鉴别呕血原因的重要手段。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的黏膜情况,发现溃疡、静脉曲张、肿瘤等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确诊癌症的金标准。例如,在胃镜下发现胃内有肿块样病变,取组织活检若找到癌细胞,即可确诊为胃癌。
2.影像学检查:
如腹部超声、CT等。对于怀疑胃癌的患者,腹部CT有助于了解肿瘤侵犯的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对于怀疑食管癌的患者,胸部CT可以评估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等,对癌症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意义。
三、出现呕吐吐血应采取的措施
(一)一般急救措施
1.体位:
让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因呕血导致窒息发生危险。
2.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如果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休克表现,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二)及时就医
无论呕血原因是否考虑癌症,出现呕吐吐血都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在转运患者过程中,要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急救处理。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应保持冷静,迅速将患儿送往具备儿科急救能力的医疗机构,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