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和鼻炎区别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炎症,发病部位为鼻窦,多由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有全身和局部症状,诊断靠病史、检查等,治疗分急慢且不同年龄有差异;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炎症,发病部位为鼻腔,病因多样,有相应症状,诊断包括查病史等,治疗依类型和人群而异。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病变累及一个或多个鼻窦。
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炎症,主要发病部位为鼻腔。
二、病因差异
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鼻窦黏膜,可继发于急性鼻炎、邻近器官感染等,例如牙源性感染可累及上颌窦;游泳时污水进入鼻窦也可能引发感染;变态反应体质、鼻窦解剖结构异常等也与鼻窦炎发病相关。不同年龄人群病因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腺样体肥大影响鼻窦引流而易患鼻窦炎;成年人可能因外伤、鼻腔肿瘤等导致鼻窦引流不畅引发鼻窦炎。
鼻炎:病因较为多样,过敏性鼻炎主要与过敏原接触有关,常见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过敏原接触情况不同,花粉过敏在花粉传播季节高发,不同地区花粉传播季节和种类有差异;非过敏性鼻炎可由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初期)、细菌感染、气候变化、鼻腔局部用药不当(长期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引起,例如女性在妊娠期可能因内分泌变化出现鼻炎症状。
三、症状表现
鼻窦炎:全身症状相对明显,可有发热、畏寒、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局部症状主要有鼻塞,多为持续性,因鼻黏膜充血、肿胀及脓性分泌物阻塞引起;流脓涕,脓涕量多,可为黄色或黄绿色;嗅觉减退,多为暂时性,与鼻窦引流不畅、嗅区黏膜受炎症刺激有关;头痛或局部疼痛,不同鼻窦炎症引起的头痛部位有一定规律,例如额窦炎多表现为前额部周期性头痛,上颌窦炎常为面颊部胀痛或上列磨牙疼痛。不同年龄患者症状表现有特点,儿童鼻窦炎头痛症状可能不如成年人典型,更易出现咳嗽、呕吐、腹泻等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
鼻炎: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局部症状主要是鼻塞,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呈间歇性或交替性,与过敏原接触相关,非过敏性鼻炎鼻塞可为持续性或间歇性;流涕,过敏性鼻炎多为清水样涕,非过敏性鼻炎可为黏液性涕或脓性涕;打喷嚏,过敏性鼻炎多有频繁打喷嚏症状,可连续数个至数十个;嗅觉减退,多为暂时性,鼻炎缓解后嗅觉多可恢复。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症状表现有差异,例如女性在月经期可能因激素变化使鼻炎症状加重;儿童鼻炎患者可能因鼻痒而出现揉鼻、挖鼻等行为。
四、诊断方法
鼻窦炎: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症状表现进行初步判断,然后进行体格检查,重点检查鼻腔情况,可见鼻黏膜充血、肿胀,鼻腔内有脓性分泌物。辅助检查方面,鼻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鼻腔及鼻窦开口情况;影像学检查如鼻窦CT,能清晰显示鼻窦内黏膜增厚、有无积液、息肉形成等情况,有助于明确鼻窦炎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不同年龄患者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考虑辐射剂量等问题,儿童应尽量选择对身体影响较小的检查方式及合适的辐射剂量。
鼻炎:同样先询问病史和症状,体格检查可见鼻黏膜不同表现,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黏膜多呈苍白、水肿状;非过敏性鼻炎根据病因不同鼻黏膜表现各异。辅助检查中,过敏原检测对于过敏性鼻炎诊断重要,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明确过敏原;鼻分泌物涂片检查可帮助判断是否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情况辅助诊断过敏性鼻炎;对于非过敏性鼻炎,可能需要进行鼻分泌物细菌培养等检查明确是否有细菌感染等情况。
五、治疗原则
鼻窦炎:急性鼻窦炎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抗生素(如明确有细菌感染时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黏膜炎症水肿)、黏液促排剂(促进鼻窦内分泌物排出)等;局部可进行鼻腔冲洗,用生理盐水或海水冲洗鼻腔,有助于清除鼻腔内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慢性鼻窦炎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开放鼻窦开口,改善鼻窦引流。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需考虑差异,儿童慢性鼻窦炎在药物治疗时要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及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鼻炎:过敏性鼻炎治疗首先是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包括抗组胺药(缓解打喷嚏、流涕等症状)、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黏膜炎症)等;非过敏性鼻炎需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病毒感染引起的鼻炎多为自限性,以对症治疗为主;细菌感染引起的鼻炎需使用抗生素;鼻腔局部用药不当引起的鼻炎需及时停用不当药物并进行相应处理。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鼻炎患者,用药需谨慎,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