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脂肪肝
脂肪肝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常见肝脏病理改变,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等类型,发病与脂肪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有关,多数无症状,中重度有相应症状,可通过影像学、实验室等检查诊断,防治包括非药物干预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如戒酒、调整饮食运动、控制代谢因素,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要点。
一、脂肪肝的定义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的3%-5%,当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或组织学上80%以上的肝实质脂肪化时,即可称为脂肪肝。
二、脂肪肝的分类
1.酒精性脂肪肝:与长期大量饮酒密切相关,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过量饮酒会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男性长期饮酒折合酒精量超过40g/d(女性超过20g/d),持续5年以上,就可能引发酒精性脂肪肝,当然也有短时间内大量饮酒导致的急性酒精性脂肪肝。
2.非酒精性脂肪肝
肥胖相关性脂肪肝:主要与肥胖有关,随着体重的增加,尤其是内脏脂肪堆积过多,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脂肪代谢紊乱,进而引起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肥胖者中约50%会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当体重减轻5%-10%时,肝脏脂肪变可明显改善。
代谢相关性脂肪肝:常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如同时伴有胰岛素抵抗、高血糖、高脂血症等。胰岛素抵抗会使肝脏对脂肪酸的摄取增加,合成增加,氧化减少,从而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
三、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1.脂肪代谢紊乱:无论是酒精性还是非酒精性脂肪肝,都存在脂肪代谢相关的异常。在酒精性脂肪肝中,酒精代谢产生的物质会干扰脂肪酸的氧化过程,使脂肪酸合成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胰岛素抵抗导致葡萄糖利用减少,机体动员脂肪分解增加,进入肝脏的脂肪酸增多,同时肝脏对脂肪酸的氧化利用减少,合成甘油三酯增加,而甘油三酯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减少,导致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堆积。
2.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肝细胞内脂肪堆积会引起氧化应激,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损伤肝细胞。同时,炎症细胞浸润,释放炎症因子,进一步加重肝细胞的损伤和炎症反应,促进脂肪肝的进展,长期的炎症反应还可能导致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四、脂肪肝的临床表现
1.大多数患者无症状:轻度脂肪肝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时通过腹部B超等检查发现。
2.中、重度脂肪肝可能出现的症状:可能有乏力、右上腹隐痛、食欲减退、腹胀等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黄疸(皮肤、巩膜黄染)、蜘蛛痣、肝掌等表现,若发展为肝硬化,还可能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相关表现。
五、脂肪肝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是脂肪肝筛查的常用方法,表现为肝脏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等。但B超诊断脂肪肝的准确性会受到肥胖、检查者经验等因素影响。
CT检查:肝脏密度低于脾脏或肾脏即可诊断脂肪肝,准确性较高,但有一定辐射。
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可以更准确地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含量,是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之一,但价格相对较高,一般用于科研或疑难病例诊断。
2.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转氨酶(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升高,严重时胆红素等也可能升高。
血脂检查:部分患者有血脂异常,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等。
肝活检:虽然是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或需了解肝纤维化程度时才考虑进行。
六、脂肪肝的防治
1.非药物干预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调整:对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首要的是戒酒。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要控制热量摄入,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一般建议每日热量摄入较正常需要量减少10%-20%,使体重逐渐减轻至正常范围(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2)。
运动锻炼: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也可以结合力量训练,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消耗脂肪。
控制相关代谢因素:对于伴有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如高血糖、高脂血症等)的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血脂等指标。如血糖升高的患者,在饮食运动基础上必要时可能需要药物控制血糖,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专业医生指导;血脂异常的患者,在生活方式调整基础上,严重时可能需要使用调脂药物,但同样需遵医嘱。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脂肪肝:儿童脂肪肝多与肥胖、不合理饮食(如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等有关。家长要注意控制儿童体重,避免过度喂养,保证儿童饮食中蔬菜、水果、蛋白质的合理摄入,鼓励儿童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每天保证1-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等。要避免儿童过早接触高热量、高脂肪的垃圾食品,定期监测儿童的体重、肝功能等指标。
孕妇脂肪肝:孕妇脂肪肝相对少见但较为严重,可能与孕期激素变化、营养过剩等有关。孕妇要注意合理控制体重增长速度,避免营养过度,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肝功能等指标,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老年人脂肪肝:老年人代谢功能下降,活动量减少,更容易发生脂肪肝。老年人要注意饮食清淡,适量运动,如散步等温和的运动方式,定期体检,关注肝脏情况,同时要注意避免滥用药物,很多药物可能对肝脏有一定负担,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