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包括基础心脏疾病和急性加重因素两方面。基础心脏疾病有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供血不足等引发)、心肌病(扩张型、肥厚型、限制型心肌病分别因不同因素致心肌功能异常)、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及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致瓣膜病变影响血流动力学);急性加重因素有感染(呼吸道、泌尿系统等感染致心脏负荷加重、心肌功能受影响)、心律失常(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影响心输出量等引发)、血容量增加(输液过多过快、钠摄入过多致心脏前负荷加重)、其他因素(过度劳累、情绪激动致心脏负荷加重),有基础心脏疾病人群在多种病因下风险更高。
一、基础心脏疾病相关病因
1.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使得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肌功能障碍,是急性心力衰竭常见病因之一。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情况时,易出现急性心力衰竭。例如,心肌梗死会直接造成心肌细胞坏死,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从而导致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不同年龄段的冠心病患者都可能因病情发展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男性和女性在冠心病发病及发展为急性心力衰竭的风险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有冠心病病史且未良好控制病情的人群风险更高。
2.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以心室扩大和收缩功能减退为特征,病因可能与遗传、感染、中毒等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某些基因突变可导致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感染如病毒感染可能引发心肌炎症,长期炎症刺激会逐渐破坏心肌,增加发展为急性心力衰竭的风险。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及成年人都可能患病,男性和女性发病情况无明显特异性差异,有心肌病家族史或有过病毒感染等高危因素的人群需警惕。
肥厚型心肌病:主要特征为心室壁肥厚,尤其是室间隔肥厚常见。遗传因素是主要病因,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肥厚的心肌会影响心室的舒张功能,当心脏负荷增加时,容易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同样无明显性别差异,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升高。
限制型心肌病:心室充盈受限,病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累及心肌,导致心肌纤维化,影响心室充盈,进而引发急性心力衰竭。不同年龄均可发病,特殊人群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需密切关注心脏功能变化。
3.心脏瓣膜病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由风湿热反复发作累及心脏瓣膜所致,瓣膜出现狭窄或关闭不全,影响心脏正常血流动力学。例如二尖瓣狭窄会使左心房压力升高,进而影响肺循环,长期可导致肺动脉高压,最终引发右心衰竭,急性发作时可表现为急性心力衰竭。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既往有风湿热病史的人群风险较高,女性在风湿热的发病及瓣膜病变进展上可能有一定特点。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多见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瓣膜出现退行性改变,如钙化等。瓣膜功能异常影响心脏正常收缩和舒张,容易导致急性心力衰竭。老年人是主要发病人群,男性和女性在老年阶段的发病风险无明显突出差异,有长期高龄因素的人群需注意心脏瓣膜情况。
二、急性加重因素相关病因
1.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发急性心力衰竭的感染因素。病毒或细菌感染呼吸道后,会导致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机体代谢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同时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也会影响心肌功能。例如,肺炎患者由于肺部炎症,气体交换受阻,心脏需要更努力工作来维持机体氧供,容易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因呼吸道感染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都是易感人群,男性和女性在呼吸道感染后诱发急性心力衰竭的风险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无论男女风险都显著升高。
其他部位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等,也可通过类似机制诱发急性心力衰竭。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释放炎症介质,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脏负荷增加,进而引发急性心力衰竭。有泌尿系统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并诱发急性心力衰竭,不同年龄、性别均可累及,但相关风险因素需根据具体基础情况评估。
2.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快速的心率会使心脏舒张期缩短,影响心室充盈,降低心脏输出量,同时增加心肌耗氧量,容易导致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显示,心房颤动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其发生风险与房颤的心室率控制情况密切相关。各个年龄段均可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并诱发急性心力衰竭,有基础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的人群更易发生,男性和女性在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发展为急性心力衰竭的风险上无明显差异,但有相关基础疾病的人群需重点关注心律失常情况。
缓慢性心律失常: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会使心脏跳动过慢,心输出量显著减少,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从而引发急性心力衰竭。此类情况在老年人中相对常见,由于老年人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等原因易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男性和女性在该方面的发病风险无明显差异,有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风险较高。
3.血容量增加
输液过多过快:在临床治疗中,如果为患者输入液体过多或速度过快,会使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前负荷明显加重,超出心脏的代偿能力,从而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尤其是患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脏功能储备较差,更易因输液不当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在输液时需严格控制液体量和速度,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相对较弱,更应谨慎输液,男性和女性在输液相关诱发急性心力衰竭的风险上无明显差异,但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风险更高。
钠摄入过多:长期高盐饮食或身体调节钠平衡的机制出现问题,导致体内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例如,一些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钠排泄功能障碍,容易出现钠潴留,进而增加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因钠摄入过多诱发急性心力衰竭,但有肾脏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风险显著升高。
4.其他因素
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或长期过度劳累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来说,容易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发展为急性心力衰竭。各个年龄段均可因过度劳累诱发,但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风险更高,男性和女性在过度劳累相关诱发急性心力衰竭的风险上无明显差异。
情绪激动:强烈的情绪激动如暴怒、过度紧张等,会导致体内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加,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从而诱发急性心力衰竭。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在情绪激动时更易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生,但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风险显著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