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萎缩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色觉异常、瞳孔改变等症状。视力下降有不同病因和年龄差异;视野缺损类型多样,受性别、生活方式影响;部分患者有色觉异常,儿童和成年人表现不同且与基因有关;瞳孔对光反射异常,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别,生活方式可能影响但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与视神经萎缩的关联。
视野缺损
患者会出现视野范围的改变。常见的视野缺损类型有管状视野、向心性视野缩小等。以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引起的视神经萎缩为例,患者可能会出现与生理盲点相连的扇形视野缺损;对于视神经炎导致的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的表现多样,可能有中心暗点、旁中心暗点等。在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可能因为从事的职业不同,对视野缺损的察觉时间和方式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上,如果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过度用眼等,可能会加速视野缺损的进展。有相关研究表明,长期高眼压的青光眼患者,若未得到有效控制,视野缺损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
色觉异常
部分视神经萎缩患者会出现色觉障碍。例如,红绿色觉异常较为常见。在儿童视神经萎缩患者中,由于其视觉系统尚在发育阶段,色觉异常可能会影响其对颜色的辨别,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中的色彩认知。成年人若出现色觉异常,可能会在交通、工作等场景中带来不便,比如无法准确辨别交通信号灯的颜色等。研究发现,某些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导致的视神经萎缩患者,色觉异常往往较为明显,且具有一定的遗传特征,这与患者的基因缺陷有关。
瞳孔改变
视神经萎缩患者可能出现瞳孔对光反射异常。表现为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而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当一侧视神经萎缩时,照射健侧眼,双侧瞳孔缩小;照射患侧眼,双侧瞳孔均不缩小)。在不同年龄段,瞳孔改变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时期视神经萎缩导致的瞳孔改变,可能会影响医生对其眼部疾病的诊断;成年人则可能在常规眼部检查中被发现瞳孔对光反射异常,从而进一步排查视神经萎缩等疾病。生活方式中,长期熬夜、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可能会加重眼部疲劳,影响瞳孔反射功能,但这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来明确是否与视神经萎缩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