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
室性心动过速有频率、QRS波群、节律、房室分离等特点,频率一般100-250次/分钟;QRS波群宽大畸形,单源性时形态基本一致,多源性时多样宽窄不一;节律相对规则但部分有不齐;常出现房室分离;部分患者有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不同人群相关特点有差异。
一、频率特点
室性心动过速(VT)通常表现为连续发生的3个或3个以上室性期前收缩,频率一般在100~250次/分钟,多数为100~150次/分钟,部分可超过200次/分钟。不同年龄人群室性心动过速的频率可能略有差异,儿童患者的心率范围可能因年龄阶段不同而有一定变化,但总体也符合上述大致频率范围特点。
二、QRS波群特点
1.形态宽大畸形
室性心动过速时的QRS波群形态多宽大畸形,时限通常大于0.12秒。这是因为心室异位起搏点激动心室肌,导致心室除极顺序与正常窦性心律时不同,从而使QRS波群形态发生改变。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患者的QRS波群时限可能相对婴儿及幼儿阶段稍长些,但一般也超过正常范围。
2.同源性
若为单源性室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形态基本一致;若为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则QRS波群形态多样、宽窄不一。
三、节律特点
1.节律相对规则
一般来说室性心动过速的节律相对比较规则,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节律不齐。在不同性别患者中,节律特点并无明显差异,但不同病史的患者可能因基础心脏疾病的不同而出现节律稍有不同的情况,比如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时,节律可能受心肌瘢痕等因素影响而略有变化。
四、房室分离特点
常可出现房室分离现象,即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的传导关系,P波频率低于QRS波群频率,有时可见到独立的P波。这种房室分离在各种年龄、性别及不同病史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中都可能存在,但需结合具体心电图表现综合判断。
五、其他相关特点
1.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部分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可出现心室夺获(即窦性激动下传心室,产生一个提前出现的正常形态的QRS波群)和室性融合波(即窦性激动与心室异位激动同时激动心室,产生介于窦性QRS波群和室性QRS波群之间形态的QRS波群),这是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重要佐证,但并非所有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都会出现这两种情况。不同人群中出现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的概率可能因个体心脏电生理状态不同而有所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