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是什么症状
早搏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等类型,有心悸、心跳停顿或落空感、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不同人群早搏症状有所不同,儿童、女性特殊时期、不良生活方式人群及有基础疾病患者的早搏症状各有特点。
心悸:这是早搏最常见的症状,患者会感觉心脏跳动突然提前,随后有较长的间歇,从而引发心慌感。例如,有研究发现约70%-80%的早搏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悸症状,这种心悸可能偶尔发生,也可能频繁出现,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或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后往往会加重。
心跳停顿感或落空感:患者能明显感觉到一次心跳提前出现,之后的心跳间隔似乎延长,产生心脏停顿或落空的感觉。对于一些对自身身体感受较为敏感的人群,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比如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的人,由于对身体变化的关注度较高,更容易察觉到这种心跳的异常变化。
胸闷:部分早搏患者会出现胸闷的症状,感觉胸部有压迫感或憋闷感。一般来说,早搏发作时心脏的正常节律被打乱,可能影响心脏的供血功能,从而导致胸闷的出现。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胸闷程度有所不同,病情较轻者可能只是偶尔有轻微胸闷,而病情较重者胸闷感可能较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
乏力:当早搏频繁发生时,心脏的泵血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导致全身供血不足,进而使患者出现乏力的症状。例如,频繁早搏的患者可能会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容易疲倦,活动耐力下降。对于老年人等本身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的人群,乏力症状可能会更为突出,因为他们的身体储备功能相对较差,对心脏供血不足的耐受能力较低。
头晕:严重的早搏可能会影响心脏的输出量,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尤其是对于有基础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早搏引发的头晕可能会加重病情或诱发其他并发症。比如本身有脑动脉硬化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本就相对不畅,早搏导致的脑部供血进一步减少,更容易出现头晕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晕厥。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早搏症状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早搏相对较少见,若出现早搏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有关,症状可能不典型,除了可能有心悸外,还可能表现为精神状态不佳、吃奶减少等;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使早搏症状有所改变;长期熬夜、过度吸烟饮酒的人群,早搏发生率相对较高,且症状可能更为明显;有冠心病、心肌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早搏往往是在基础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症状可能会更加复杂,且更容易出现一些严重的不良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