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胸肋软骨炎
胸肋软骨炎是常见胸廓疾病,病因不明,分非特异性和感染性两类,前者好发青壮年女性,有胸前疼痛等表现,后者由感染引起伴感染症状;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有非药物和药物治疗;非特异性大多预后好,感染性及时治预后佳;预防要保持良好姿势、避免外伤、增强免疫力。
一、分类及临床表现
1.非特异性胸肋软骨炎
年龄与性别因素:好发于青壮年,女性相对多见。
症状表现:主要症状为胸前部位疼痛,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钝痛,疼痛可向肩背部或上肢放射,局部可有肿胀、隆起,按压时疼痛明显,在劳累、深呼吸、咳嗽等情况下疼痛可加重。例如,一些从事上肢频繁活动工作的青壮年女性,因长期劳损易患此型胸肋软骨炎,出现胸前区疼痛不适。
2.感染性胸肋软骨炎
病因相关:多由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常继发于胸部手术、外伤后或邻近部位感染蔓延。
症状表现:除了有胸肋部疼痛外,还伴有局部红肿、发热等感染症状,全身可出现发热、寒战等感染中毒表现,与非特异性胸肋软骨炎相比,症状更具感染特征。
二、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胸部病变部位,了解有无压痛、肿胀等情况,初步判断胸肋软骨的状态。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协助排除肋骨骨折、肺部病变等其他疾病,但对于胸肋软骨炎本身的诊断特异性不高,一般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胸肋软骨的结构,有助于发现一些细微的病变,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较好地显示胸肋软骨炎时软骨及周围组织的炎症情况,是较为敏感的诊断方法之一。
三、治疗原则
1.非药物治疗
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胸部的剧烈活动,让胸廓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利于炎症的消退。例如,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需要暂时调整工作强度,减少胸部的负担。
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物理治疗的剂量和方式需要适当调整,如儿童皮肤较为娇嫩,物理治疗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
2.药物治疗:非特异性胸肋软骨炎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不同年龄人群的用药安全性,如儿童应优先选择对胃肠刺激小、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剂型。感染性胸肋软骨炎则需要根据病原体选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
四、预后及预防
1.预后:非特异性胸肋软骨炎大多预后良好,经过适当治疗后症状可逐渐缓解,少数患者可能会反复发作,但一般不会对胸廓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感染性胸肋软骨炎如果能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也可取得较好的预后,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或出现并发症。
2.预防
保持良好姿势: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含胸驼背等不良姿势,减少胸肋部软骨的异常受力。
避免外伤:注意保护胸部,避免胸部受到撞击等外伤,从事高危工作的人群要做好防护措施。
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等因素引发胸肋软骨炎的风险。例如,青少年应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