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狭窄杂音怎么回事
主动脉狭窄杂音由主动脉瓣狭窄致血流受阻产生湍流引起,其性质为粗糙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强度多在3级以上,相关疾病有先天性(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如二叶式主动脉瓣致的主动脉瓣狭窄等)和后天性(如老年人的主动脉瓣钙化性狭窄、过去风湿热致的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杂音是诊断重要体征,相关检查有可明确病变的超声心动图,还有能发现左心室肥厚等改变的心电图及可观察心脏等情况的胸部X线。
主动脉狭窄杂音的特点
杂音的性质
主动脉狭窄的杂音通常为粗糙、喷射性的收缩期杂音。这种杂音在收缩中期最为响亮,而且可以向颈部、胸骨上窝等部位传导。通过听诊器能够清晰地分辨出这种独特的性质,与其他类型的心脏杂音有所区别。比如,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吹风样杂音在性质上就有明显不同,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多为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而主动脉狭窄主要是收缩期喷射样杂音。
杂音的强度
杂音的强度可根据Levine6级分级法来判断。1级杂音很轻,需仔细听诊才能发现;2级杂音较易听到,但比较柔和;3级杂音明显响亮;4级杂音响亮且伴有震颤;5级杂音很响亮,震颤明显;6级杂音即使听诊器胸件离开胸壁也能听到震颤。主动脉狭窄时的杂音强度多在3级以上,严重狭窄时可能达到5-6级。例如,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其收缩期杂音往往较为响亮,且伴有明显的震颤。
相关疾病与主动脉狭窄杂音的关系
先天性主动脉狭窄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类型有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上狭窄、主动脉瓣下狭窄等。其中主动脉瓣狭窄在先天性主动脉狭窄中较为常见,二叶式主动脉瓣是最常见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这种畸形会导致主动脉瓣在出生后逐渐出现狭窄,随着年龄增长,狭窄程度可能逐渐加重,从而产生相应的收缩期杂音。在儿童时期,如果发现胸骨右缘第2肋间有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应高度怀疑先天性主动脉狭窄的可能,需要进一步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后天性主动脉狭窄
主动脉瓣钙化性狭窄:多见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主动脉瓣发生退行性变,出现钙化,导致瓣口狭窄。这种情况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患者往往有长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听诊时可听到典型的主动脉狭窄收缩期杂音,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看到主动脉瓣钙化、瓣口面积减小等表现。
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过去在风湿热高发地区较为常见,现在随着风湿热防治工作的开展,其发病率有所降低。风湿热导致主动脉瓣炎症、粘连,逐渐发展为狭窄,患者多有风湿热病史,听诊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同时结合患者的病史以及相关检查如抗链球菌溶血素O等检测有助于诊断。
主动脉狭窄杂音的诊断意义及相关检查
诊断意义
主动脉狭窄杂音是提示主动脉瓣或主动脉相关部位存在狭窄病变的重要体征。医生通过听诊发现主动脉狭窄杂音后,会进一步安排相关检查来明确狭窄的程度、部位等,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例如,通过杂音可以初步判断病变的大致情况,为后续的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提供线索。
相关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主动脉狭窄的重要检查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瓣的形态、结构、瓣口面积以及左心室的功能等情况。通过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测量主动脉瓣口的流速、压差等指标,从而判断狭窄的严重程度。例如,根据主动脉瓣口流速可以计算出跨瓣压差,一般来说,跨瓣压差大于50mmHg提示存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心电图:主动脉狭窄患者的心电图可能会出现左心室肥厚、劳损等改变,尤其是在重度狭窄的患者中较为常见。但心电图只是辅助诊断的手段,不能单独依靠心电图来确诊主动脉狭窄。
胸部X线:可以观察心脏的大小、形态以及主动脉的情况。在主动脉狭窄患者中,可能会出现左心室增大、主动脉瓣钙化等表现,但胸部X线的诊断价值相对有限,通常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