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听诊的三大特点
房颤可出现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率少于心率(脉搏短绌)等表现,其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表现有差异,受生活方式和病史影响不同,如儿童青少年相对少见相关表现但出现时需排查特殊情况,老年人更易出现且与自身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等相关,不良生活方式可诱发或加重相关表现,有基础心脏疾病等病史者相关表现更典型且与病史情况关联。
一、心律绝对不齐
1.原理及表现:房颤时心房肌发生无序的颤动,失去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导致心室律完全不规则。听诊时能明显感觉到心跳的节律毫无规律可循,心跳间隔时快时慢,没有固定的节奏。例如,正常心律是规整的“滴答、滴答”有规律的节奏,而房颤时则是完全紊乱的心跳声。
2.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段人群房颤时心律绝对不齐的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或青少年发生房颤相对较少,若发生房颤,需更仔细排查基础心脏疾病等情况;老年人由于本身心脏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变化,更容易出现房颤且心律绝对不齐的表现可能更明显,但需结合其基础病史等综合判断。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诱发房颤,此时心律绝对不齐的表现会因生活方式的影响而更易被察觉,同时也可能加重房颤的病情,使心律绝对不齐的程度可能更显著。
4.病史影响:有基础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风心病等病史的患者,发生房颤时心律绝对不齐的表现往往更典型,且可能与基础疾病的病情相关,如冠心病患者合并房颤时,心律绝对不齐可能提示心肌缺血等情况的变化。
二、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1.原理及表现:由于心房收缩不同步,每次心室接收的血液量不一致,导致第一心音强度发生变化。听诊时可发现第一心音时强时弱,没有固定的强度规律。比如,正常情况下第一心音强度相对稳定,而房颤时会出现这种强弱不等的现象。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或青少年出现第一心音强弱不等的房颤情况相对少见,若出现需高度重视可能存在的先天性心脏异常等情况;老年人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退变,更容易出现第一心音强弱不等的房颤表现,且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况可能更常见,同时需考虑与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生理性退变的关系。
3.生活方式影响: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可能增加房颤发生风险,进而出现第一心音强弱不等的表现,且生活方式的改善对于缓解房颤相关症状可能有一定帮助,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可能有助于调整心律,改善第一心音强弱不等的情况。
4.病史影响:有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病史的患者,发生房颤时第一心音强弱不等的表现更为典型,且病史中的疾病严重程度等会影响第一心音强弱不等的程度,如心肌病患者病情较重时,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可能更明显。
三、脉率少于心率(脉搏短绌)
1.原理及表现:因为部分心房收缩产生的微弱血流不能引起有效的动脉搏动,所以脉搏次数少于心跳次数。听诊时能发现心率明显快于脉率,例如用听诊器听到的心率是100次/分,但测量脉搏可能只有80次/分左右。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或青少年出现脉搏短绌的房颤情况较少见,若出现需排查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特殊情况;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等变化,发生房颤时更容易出现脉搏短绌的现象,且随着年龄增加,血管因素可能使脉搏短绌的表现更易被察觉,同时需考虑老年人可能合并的其他血管性疾病对脉搏短绌的影响。
3.生活方式影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大量吸烟等可能加重房颤病情,导致脉搏短绌的情况更明显,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维持心脏功能,可能减轻脉搏短绌的程度,所以生活方式对脉搏短绌的房颤患者有重要影响。
4.病史影响:有糖尿病、甲亢等病史的患者,发生房颤时也可能出现脉搏短绌的表现,且病史中的疾病控制情况会影响脉搏短绌的程度,如甲亢未得到良好控制时,房颤相关的脉搏短绌可能更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