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急症是怎么回事
高血压急症是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显著升高(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20mmHg)且伴有进行性靶器官功能不全表现,常见诱因有生活方式和疾病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靶器官损害多样,诊断结合病史、血压及检查,治疗需立即降压并对症支持,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1.血压升高的具体指标及意义
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20mmHg是其典型的血压表现,如此程度的血压升高会对血管壁等产生极大压力,容易导致血管损伤以及靶器官的灌注异常等情况。例如,过高的血压会使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制失调,进而引发高血压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常见诱因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高盐饮食、大量饮酒、过度劳累、情绪剧烈波动(如暴怒、过度紧张等)都可能成为诱因。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大量饮酒会影响血管的舒缩功能;过度劳累和剧烈情绪波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血压急剧升高。比如,有研究表明长期高盐饮食的人群患高血压急症的风险较低盐饮食人群明显增高。
疾病相关因素:某些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等)、内分泌疾病(如嗜铬细胞瘤等)患者本身存在血压调节的异常,在病情变化时容易诱发高血压急症。嗜铬细胞瘤患者由于肿瘤会间断或持续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可导致血压突然大幅波动,引发高血压急症。
临床表现与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脑病: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抽搐等表现,是由于过高的血压引起脑血管痉挛及脑水肿所致。
颅内出血: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患者会有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失语、剧烈头痛、颈项强直等,是因为高血压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出现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心电图等检查会有心肌缺血损伤的表现,是由于高血压使心脏后负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导致心肌梗死。
急性左心衰竭伴肺水肿: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等,是因为血压急剧升高,左心室后负荷突然增加,导致左心衰竭,肺循环淤血肺水肿。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近期血压急剧升高的情况以及相应靶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结合血压测量结果即可初步诊断。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头颅CT、心脏超声等以明确靶器官损害的具体情况。
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能引起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相鉴别,如颅内占位性病变、癫痫发作等。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来进行区分,例如颅内占位性病变一般有头颅影像学的特征性改变,而癫痫发作多有癫痫病史及脑电图的异常表现等。
治疗原则
一旦确诊高血压急症,需立即进行降压治疗,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尽快降低血压,但要注意降压不宜过快过低,以免导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同时针对不同的靶器官损害进行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例如,对于高血压脑病患者需降低颅内压、控制抽搐等;对于急性左心衰竭伴肺水肿患者需纠正心衰、改善肺水肿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在降压治疗时要更加谨慎,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避免血压骤降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因为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血压调节功能减退,过快降压可能引发脑缺血等严重后果。
儿童患者:儿童高血压急症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高度重视。儿童高血压急症多与肾脏疾病等相关,在治疗时要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降压药物,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脏器功能及血压变化情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需要特别谨慎,以保障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妊娠高血压急症患者:妊娠期间发生高血压急症情况危急,既要考虑控制血压保障孕妇安全,又要考虑胎儿的情况。降压药物的选择需兼顾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某些降压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谨慎选择降压方案,密切监测母婴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