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来源:民福康

急性心肌梗死有多种表现,典型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等疼痛且持续超30分钟、休息等不能缓解,非典型表现有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包括发热(约38℃,坏死物质吸收引起)、心动过速或过缓;胃肠道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等易被误诊或混淆;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休克表现为低血压、休克及面色苍白等湿冷表现、尿量减少等,不同人群在各表现上有不同特点及需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等。

一、疼痛症状

1.典型表现: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也可能伴有烧灼感,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向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放射,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3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感知不典型,女性患者的胸痛表现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部分女性可能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等不典型部位疼痛。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胸痛症状可能更易被识别,但也可能因基础疾病影响而表现不典型。

2.非典型表现:部分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可能没有明显的胸痛,而是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晕厥等其他症状。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等的人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更易出现不典型症状,需要引起重视。

二、全身症状

1.发热:发病后数小时至数天可能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系坏死物质吸收引起,称为吸收热。年龄较大的患者体温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发热可能不太典型;女性患者在发热表现上与其他人群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需要注意与其他感染性疾病鉴别;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患者,发热可能掩盖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增加诊断难度。

2.心动过速或过缓:可出现心率加快或减慢,心率加快可能与疼痛、应激等因素有关,心率过缓可能与传导系统受累等有关。不同年龄的人群对心率变化的耐受不同,儿童对心率变化相对敏感,老年人的心脏储备功能下降,心率异常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男性和女性在心率异常的表现和处理上基本无性别特异性差异,但需要结合整体病情综合判断;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出现心率异常时,需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三、胃肠道症状

1.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在发病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容易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年龄较小的人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胃肠道症状相对少见,而老年人发生时较易出现胃肠道症状;女性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时也需要与消化系统疾病鉴别;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胃肠道症状可能更易被忽视或混淆。

2.上腹部胀痛:疼痛可能放射至上腹部,类似急腹症表现,需要注意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等疾病鉴别。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人群在这一症状的表现上无本质差异,但需要结合其他伴随症状综合判断病情。

四、心力衰竭表现

1.呼吸困难: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年龄较大的患者心功能储备差,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女性患者在心力衰竭时的呼吸困难表现与男性相似,但可能因身体结构等因素在症状感知上略有不同;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相关症状,需要密切监测呼吸情况。

2.咳嗽、咳痰:可能出现咳嗽、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等,提示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儿童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出现心力衰竭相关表现相对罕见,老年人出现时需要加强护理和监测;男性和女性在咳嗽、咳痰表现上无明显性别差异,但需要注意痰液的性质等变化对病情判断的意义。

五、休克表现

1.低血压和休克:严重的急性心肌梗死可导致心输出量急剧下降,引起低血压,甚至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等。年龄较小的人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导致休克的情况极为罕见;女性患者发生休克时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鉴别,如失血性休克等;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更容易进展为休克,预后相对较差,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

了解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气流受限引起的慢性气道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考虑与遗传、肺部生长发育不良、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哮喘、低体重指数等因素有关。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得了急性心肌梗死怎么办?
刘虹宏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立即就医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并建立静脉通道,同时需要吸氧,可以缓解临床症状。通常,医生会给予患者镇静止痛、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心肌耗氧、抗血栓和调脂的药物,例如吗啡、硝酸甘油、美托洛尔、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等。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则需要采取介入治疗,若介入治疗失败,则需采取冠状动脉搭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怎么办?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多为心外膜下心肌梗死,为短时间内冠状动脉急剧狭窄或闭塞导致的的心肌坏死,为一种急危重症疾病,必须尽快到正规医院治疗。尽快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血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必要时行支架植入术。条件不具备的,可以用阿替普酶行溶栓治疗。同时需要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血脂药物等使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首先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当按时服药,定期复诊;应当食用低盐、低胆固醇、低脂肪的饮食,还要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C,注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坚持适度体育锻炼,运动康复必须个体化,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和家属陪伴下进行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不要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注意休息,保持足够的睡眠;戒烟限酒。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有什么特点?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急性心肌梗死分为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比较典型。其特征性改变,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表现出;宽而深的q波,又称病理性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梗死区的导联上表现出;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表现出。
宫缩对胎儿有影响吗
章杏珍 主任医师
苏州市立医院 三甲
心电图T波是心电图中的一种波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 T波是ST段后边如馒头样的波形,它反映了心室肌细胞复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在正常情况下,T波的形态是双支不对称的,前支长而上升缓慢,后支短而下降较快。T波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脏的某些疾病或异常。例如,T波倒置可能表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而T波高耸则可能
急性心梗什么时候度过危险期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急性心梗即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期时间长短因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而异,但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患者的危险期主要集中在发病后的前一周内。 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期主要集中在发病后的前7-10天,尤其是第一周内为关键。危险期的长短还与患者的具体病情、梗塞面积、治疗情况及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部分患者由于梗塞面积大或治
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什么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难以明确,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是室性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后,由于心肌受损,局部心肌坏死水肿,会影响心脏的电传导系统,从而引发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的频发,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常是心室颤动的先兆,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需要注意的是,心律失常患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许之民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三甲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肌细胞受损和缺血,影响心脏的正常电活动。在前壁心肌梗死时,这种电活动的异常更容易引发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等。当梗死区域的心肌细胞不能正常传导和兴奋时,就可能产生异常的电冲动,从而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什么
许之民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三甲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难以明确,但临床上,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和坏死,这会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使心室肌的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发生异常,从而容易引发室性心律失常。其次,前壁心肌梗死通常会影响到左心室的功能,而左心室在心脏的收缩
什么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许之民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三甲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通常是由于右冠状动脉或回旋支等血管发生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坏死。患者常出现剧烈的胸痛,可放射至下颌、肩部、背部等,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等。详细阐述 一旦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患者应尽快到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就
急性心肌梗死要做冠状动脉造影吗
李琪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急性心肌梗死需要做冠状动脉造影,这是由疾病的特点决定的,通常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把冠状动脉完全堵塞,造成了严重完全的心肌缺血,从而出现了心肌梗死,在这种情况下,单纯靠药物治疗往往效果欠佳,最快、最有效的开通血管的手段就是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之后,进行介入治疗,把血管打开,恢复血流,从而使急性心肌梗死得到比较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
李琪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到急诊室后,首先要做的检查就是心电图,心电图的检查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是一锤定音的,如果是其中的一种特殊类型,ST段抬高型的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诊断具有拍板决定性的作用,可以不必等其他的检查结果,仅凭一份心电图结合患者的症状就可以得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在这一诊断确立的前提下,可以迅速开展后续的治疗措施,包括急诊手术。
急性心肌梗死有哪些危害
唐国栋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疾病,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心绞痛,危害很多,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当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时候,负责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因为血栓堵塞,导致血液供应的中断,从而引起心肌细胞的坏死,如果这个血管不能及时打通,心肌供血不能得到恢复,病人就会有非常严重的心绞痛的症状,在教科书上把这种严重的心绞痛描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要尽快做介入治疗吗?
陈添华 副主任医师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如果能够行介入治疗,需要尽快做介入治疗。只有尽早给予介入治疗,才能够使堵塞的冠状动脉开通,从而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减少坏死的面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最大限度地保护心脏的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如果没有在时间窗内行介入治疗,将会使心肌坏死的面积明显增大,从而不利于患者的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是怎么做的?
陈添华 副主任医师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首先需要在外周动脉如桡动脉、股动脉或肱动脉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动脉鞘,通过动脉鞘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了解哪根血管发生堵塞。然后改用指引导管,通过指引导管用导丝通过堵塞的病变,再通过导丝放入球囊进行扩张,使血管再通;看病情需不需要植入支架,如果需要植入支架,把支架输送到病变部位,把支架打开。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效果怎么样?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陈添华 副主任医师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的效果是比较好的。通过介入治疗,能够更好的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使冠状动脉的血流恢复得更好,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缩小心肌梗塞的范围。影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效果,主要是介入治疗开始的时间。如果介入治疗开始的时间越短,效果越好。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