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低下的皮肤病有哪些
不同疾病或情况可引发相应的皮肤病,如艾滋病患者因免疫低下易有带状疱疹、口腔念珠菌感染等皮肤表现;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等致血管神经病变,易现皮肤感染、糖尿病性大疱病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因自身免疫紊乱有面部蝶形红斑等表现;恶性肿瘤相关性免疫低下性皮肤病与肿瘤及治疗致免疫低下有关,有皮肤红斑、感染等表现;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因免疫受抑易有皮肤真菌感染、病毒感染及皮肤肿瘤风险升高等表现;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在免疫力有波动或特殊时期发生皮肤病需特殊对待。
一、艾滋病相关性皮肤病
1.发病机制: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CD4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导致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下降,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相关皮肤病变。例如,卡波西肉瘤是由人疱疹病毒8型感染引起,在免疫低下的艾滋病患者中高发,其皮肤表现为紫红色或蓝红色的结节或斑块。
2.常见皮肤表现:可出现带状疱疹,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且病情往往较重,水疱持续时间长,疼痛明显;还可出现口腔念珠菌感染,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伪膜样改变;此外,脂溢性皮炎样表现也较为常见,头皮、面部等部位出现油腻性鳞屑、红斑等。
二、糖尿病性皮肤病
1.发病机制: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影响皮肤的营养供应和防御功能。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滋生,同时皮肤的免疫监视功能减弱。例如,糖尿病患者皮肤小血管病变会使皮肤组织缺氧,降低皮肤的抗感染能力。
2.常见皮肤表现:皮肤感染较为常见,如足部皮肤易发生细菌感染,出现红肿、溃疡等;还可出现真菌性皮肤病,如足癣,表现为足部瘙痒、水疱、脱屑等;糖尿病性大疱病也是糖尿病相关的特殊皮肤病,表现为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的薄壁大疱,好发于足部、小腿等部位。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皮肤病
1.发病机制: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免疫系统紊乱,产生大量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细胞,累及皮肤时,引起皮肤炎症反应。其发病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免疫功能异常是关键,患者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功能失调,导致自身抗体产生增加。
2.常见皮肤表现:面部蝶形红斑是典型表现,为双侧面颊部对称性的红斑,形似蝴蝶;还可出现盘状红斑,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上覆粘着性鳞屑,去除鳞屑可见其下有角质栓和毛囊口扩大;光敏感也是常见现象,患者暴露于日光后皮肤症状加重。
四、恶性肿瘤相关性免疫低下性皮肤病
1.发病机制: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细胞的生长消耗机体营养,以及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例如,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数量减少,皮肤易发生感染;肿瘤患者自身免疫监视功能减弱,皮肤肿瘤的发生风险增加。
2.常见皮肤表现:肿瘤相关性皮肌炎可出现皮肤红斑、水肿,以眼睑为著,伴有肌肉无力等症状;恶性肿瘤患者还常出现皮肤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脓疱疮等;此外,皮肤转移癌也较为常见,如乳腺癌、肺癌等转移至皮肤可出现结节、肿块等表现。
五、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相关性皮肤病
1.发病机制: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下降。免疫抑制剂抑制了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得皮肤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侵袭,同时皮肤的免疫调节失衡,易发生皮肤感染和皮肤肿瘤等病变。
2.常见皮肤表现:皮肤真菌感染较为常见,如念珠菌感染可引起口腔、皮肤皱褶处的炎症;病毒感染也增多,如带状疱疹的发生率增加,且病情可能更严重;此外,皮肤肿瘤的发生风险升高,如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等发病几率高于正常人群。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免疫力低下时发生皮肤病需格外谨慎,应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密切观察皮肤病变情况,及时就医。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皮肤病时,要注意其基础疾病对皮肤病变的影响,如老年人常合并糖尿病等,在治疗皮肤病时需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选择对免疫影响较小且适合老年人体质的处理方式。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哺乳期,免疫力可能有波动,发生皮肤病时用药需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或婴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优先选择对母婴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