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包括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宫颈炎(急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盆腔炎性疾病(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卵巢囊肿(功能性囊肿、巧克力囊肿、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宫颈癌、乳腺癌等,各疾病有不同病因、症状及好发人群等,如细菌性阴道炎由阴道菌群失调等致分泌物增多等,宫颈癌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等有关。
一、阴道炎
1.细菌性阴道炎:由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尤其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灼热感。主要是阴道加德纳菌以及厌氧菌等增多,而乳酸杆菌减少引起。多见于育龄女性,性生活频繁、多个性伴侣等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长期使用抗生素、阴道灌洗等也可能破坏阴道微生态环境诱发该病。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主要症状为外阴阴道瘙痒、灼热痛,阴道分泌物呈豆腐渣样或凝乳样。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当阴道内环境改变,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等时易发病,好发于育龄女性至绝经前后女性。
二、宫颈炎
1.急性宫颈炎:多由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所致,也可由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还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多见于性活跃的育龄女性,不洁性生活、多个性伴侣等是常见诱因。
2.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迁延而来,也可无急性宫颈炎病史,病理表现包括宫颈糜烂样改变、宫颈息肉、宫颈黏膜炎等,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淡黄色或脓性、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等,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瘙痒或不适。育龄女性多见,分娩、流产、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入侵易导致慢性宫颈炎。
三、盆腔炎性疾病
1.子宫内膜炎:细菌突破宫颈的防御侵入子宫内膜而发生炎症,多发生在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炎症可局限于子宫内膜层,也可累及子宫肌层、浆膜层等。主要表现为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且有异味,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经期卫生不良、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性生活活跃且性卫生不良等是常见诱因。
2.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炎是盆腔炎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多为双侧发病,炎症可使输卵管增粗、管腔粘连甚至阻塞,可导致不孕、异位妊娠等不良后果。输卵管卵巢炎则是输卵管炎症波及卵巢,可形成输卵管卵巢脓肿,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发热、阴道脓性分泌物等,育龄女性是高发人群,与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病因素相似,如不洁性生活、宫腔操作后感染等。
四、子宫肌瘤
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多见于30~50岁女性,20岁以下少见。常见症状有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下腹包块、白带增多、压迫症状(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或便秘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其发生可能与女性性激素有关,肌瘤组织局部对雌激素的高敏感性、孕激素及其受体促进肌瘤生长等因素有关。
五、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多见于25~45岁生育年龄女性,主要症状为下腹痛和痛经、性交不适、不孕,部分患者有月经异常(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经前点滴出血)。异位的子宫内膜可种植在身体多个部位,如卵巢、盆腔腹膜等,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经血逆流、遗传因素、免疫炎症因素等有关。
六、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称为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主要症状是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疼痛位于下腹正中,常于经前1周开始,直至月经结束。其发病与子宫肌层的损伤、高雌激素刺激等有关,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造成子宫肌层损伤的操作,可使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肌层引起发病。
七、卵巢囊肿
1.功能性囊肿:包括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多为生理性,常见于育龄女性,一般无明显症状,多在妇科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发现,多数可自行消失,一般不超过2~3个月。卵泡囊肿是因卵泡不成熟或成熟后不排卵,卵泡液潴留形成;黄体囊肿是黄体期出血或黄体持续存在所致。
2.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病变,异位的子宫内膜种植在卵巢上,反复周期性出血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囊肿内含有暗褐色黏糊状陈旧血,像巧克力样,故称为巧克力囊肿。患者多有进行性痛经、不孕等表现,好发于30~40岁育龄女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相关。
3.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属于卵巢上皮性肿瘤,是常见的卵巢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浆液性囊腺瘤多为单侧,表面光滑,囊内为淡黄色清澈液体;黏液性囊腺瘤多为单侧,体积较大或巨大,囊内为胶冻样黏液。其发生与卵巢上皮的异常增生有关。
八、宫颈癌
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高发年龄为50~55岁,但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阴道流血(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中晚期为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排液(多数患者有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的阴道排液)、晚期可出现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继发症状。早婚、早育、多产、性生活紊乱、有多个性伴侣等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九、子宫肌瘤
(重复内容,可忽略,若需保留可按上述子宫肌瘤内容呈现)
十、乳腺癌(虽然主要是乳腺疾病,但女性妇科相关肿瘤中也涉及)
好发于女性,虽不属于严格意义的妇科疾病,但与女性内分泌等因素相关。乳腺癌早期表现为患侧乳房出现无痛性、单发小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不易被推动。晚期可出现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乳头凹陷或溢液等,其发病与雌激素长期刺激、遗传因素、乳腺良性疾病史、月经初潮早、绝经晚等因素有关,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女性发病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