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房颤消融术
房颤消融术是治疗房颤的介入性方法,通过定位并消除异常病灶恢复心律,适用药物治疗不佳、有症状的房颤患者等,操作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观察,疗效有一定成功率且可改善症状,风险有出血、心律失常、血栓等,不同人群如老年、女性、有特殊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房颤消融术的定义
房颤消融术是一种用于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介入性治疗方法。它通过导管技术,将电极导管送达心脏特定部位,利用射频能量、冷冻能量等方式,破坏引起房颤的异常电生理病灶,从而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二、房颤消融术的原理
1.定位异常病灶:房颤的发生是由于心脏内存在异常的电活动病灶,这些病灶会持续发放异常电信号,导致心房不规则颤动。通过心脏电生理检查等手段,可以精准定位这些异常病灶的位置。例如,利用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能够在三维空间上清晰显示心脏的解剖结构和电活动情况,准确找到房颤的触发灶和维持环。
2.消除异常病灶:通过导管将能量传递到异常病灶部位,以射频消融为例,射频能量会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造成心肌细胞坏死,从而破坏异常电活动的病灶,阻断异常电信号的传导,使心脏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冷冻消融则是利用低温使病灶区域的细胞冷冻坏死,达到同样消除异常电活动的目的。
三、房颤消融术的适用人群
1.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对于那些经过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房颤仍频繁发作、症状明显,且药物副作用较大不能耐受的患者,房颤消融术是一种可选的治疗方式。例如,一些患者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仍经常出现心悸、胸闷等房颤相关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此时可考虑房颤消融术。
2.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或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对于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尤其是发作频繁、药物控制不理想的,以及一些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房颤消融术可以改善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比如,阵发性房颤患者频繁发作,每次发作都给患者带来不适,通过房颤消融术有可能根治房颤,减少发作。
3.无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一般要求患者心功能较好,没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严重基础疾病,能够耐受手术过程。因为手术需要一定的身体条件来支撑,若患者有严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会大大增加。
四、房颤消融术的操作过程
1.术前准备
检查评估: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检查等,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凝血功能等情况。例如,心脏超声可以了解心房、心室的大小、瓣膜情况以及射血分数等,评估心功能。
停用抗凝药物:根据患者的情况,可能需要在术前一段时间停用抗凝药物,以降低手术出血风险,但会采取相应的过渡措施,如使用低分子肝素等替代抗凝。
2.术中操作
导管置入:患者通常采取局部麻醉,将电极导管通过静脉(如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等)送入心脏,到达心房部位。
标测与消融:利用电生理标测系统进行标测,确定异常病灶位置后,通过导管释放能量进行消融。整个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心脏电活动,确保准确消融异常病灶。
3.术后观察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患者需要在监护室观察一段时间,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等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抗凝治疗:术后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规范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一般会使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等,用药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五、房颤消融术的疗效与风险
1.疗效
成功率:一般来说,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消融术的成功率相对较高,可达70%-90%左右;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成功率相对低一些,但也能达到50%-70%左右。例如,一些研究显示,经过规范的房颤消融术治疗,约75%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能够在术后维持窦性心律,减少房颤发作。
症状改善:大多数接受房颤消融术的患者症状会得到明显改善,如心悸、胸闷等症状减轻或消失,生活质量提高。
2.风险
出血:术中或术后可能发生出血并发症,如穿刺部位出血、心包出血等。穿刺部位出血相对较常见,通过压迫等一般可以处理;心包出血则较为严重,可能需要紧急处理。
心律失常:术后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等。一般轻度的心律失常可能会自行恢复,严重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安装起搏器等。
血栓形成:虽然术后采取了抗凝措施,但仍有一定的血栓形成风险,尤其是在抗凝不充分时,可能导致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六、不同人群房颤消融术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
特点: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其心功能可能相对较差,对手术的耐受性不如年轻患者。
注意事项:术前要更加全面地评估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如血压是否稳定、血糖是否达标等。术中操作要更加精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术后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管理,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抗凝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出血风险和血栓风险进行个体化调整。
2.女性患者
特点:女性患者在生理上可能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孕期、哺乳期等需要特殊考虑,但在非孕期非哺乳期,与男性患者在房颤消融术的基本操作和疗效上并无本质差异,但可能在术后的心理状态等方面需要更多关注。
注意事项:对于有特殊生理阶段的女性患者,如孕期,一般不建议进行房颤消融术,除非是危及生命的情况。在术后,要关注女性患者的心理情绪,因为疾病和手术可能对其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必要时给予心理支持。
3.有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对于经常进行剧烈运动或有特殊职业要求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患者,房颤消融术成功后,需要在术后一段时间根据恢复情况逐步调整生活方式。例如,剧烈运动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术后早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待心脏完全恢复后再逐渐恢复运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频率。对于有特殊职业要求的患者,要评估术后心脏功能是否能够满足工作需求,必要时调整工作安排。
4.有病史的患者:对于有房颤复发病史的患者,再次进行房颤消融术时,需要更加详细地评估前次手术的情况,如消融部位、效果等。同时,要注意既往手术对本次手术的影响,如是否有心脏结构的改变等。对于有其他严重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曾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术中术后要更加警惕心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心脏功能的监测和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