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的诊断可通过结肠镜检查及活检(可直接观察病变并取病理,不同人群可实施需评估风险及注意肠道准备等)、X线钡剂造影检查(可发现肠道病变形态范围,肠结核有特定表现,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强阳性提示可能感染但不能确诊肠结核,儿童解读需谨慎;γ-干扰素释放试验特异性更高,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粪便检查(粪便涂片抗酸染色找抗酸杆菌阳性率低,粪便结核杆菌核酸检测具一定敏感性和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来进行。
一、结肠镜检查及活检
1.原理及优势:结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全结肠及回肠末端黏膜病变情况,若发现病变,可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确诊肠结核的重要依据。多项研究表明,通过结肠镜活检发现抗酸杆菌或干酪样肉芽肿等特征性病理改变,对肠结核的确诊具有极高价值。对于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结肠镜检查均可实施,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操作风险,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肠道蠕动功能减退等情况,但现代结肠镜技术已能较好应对。
2.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以保证肠道清洁,利于观察。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要提前评估其能否耐受检查操作,检查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二、X线钡剂造影检查
1.检查表现及诊断价值:X线钡剂造影可发现肠道病变的形态、范围等情况。肠结核在X线钡剂造影下常表现为肠管痉挛、激惹征,病变肠段钡剂充盈不佳,而病变上下肠段钡剂充盈良好等特征。例如在一些研究中,通过X线钡剂造影结合临床资料对肠结核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确诊仍需结合病理等其他检查。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进行该检查时,一般无特殊禁忌,但有严重心肾功能不全等情况的患者需谨慎。
三、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及γ-干扰素释放试验
1.PPD试验:PPD试验是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观察局部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若为强阳性,提示有结核感染的可能,但不能确诊为肠结核,因为该试验阳性仅表示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不同年龄人群PPD试验的解读有一定差异,儿童由于卡介苗接种等情况,其结果解读需更谨慎。
2.γ-干扰素释放试验:相较于PPD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特异性更高。它是通过检测外周血中结核感染T细胞分泌的干扰素-γ来判断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于不同性别、年龄及有基础病史的人群,该试验结果的临床意义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四、粪便检查
1.粪便涂片抗酸染色:粪便涂片抗酸染色查找抗酸杆菌,若找到抗酸杆菌对肠结核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但阳性率相对较低。对于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卧床的患者,留取粪便标本需注意方法正确,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粪便结核杆菌核酸检测:通过检测粪便中的结核杆菌核酸来辅助诊断肠结核,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也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