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是不是跟腱炎
跟腱炎可通过症状表现(疼痛、肿胀、僵硬)、体征检查(压痛、肿胀外观、活动范围)、影像学检查(超声、MRI)及结合病史(运动、外伤、年龄)综合判断,怀疑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全面评估诊断
一、症状表现
1.疼痛:跟腱炎常见症状是跟腱部位疼痛,早期可能是在运动后出现轻度疼痛,随着病情发展,休息时也可能会有疼痛,疼痛可呈酸痛、刺痛等多种形式,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后或长时间休息后开始活动时,跟腱部位的疼痛往往较为明显。比如长期进行跑步等运动的人群,容易出现跟腱部位的疼痛,且活动后疼痛可能加重。
2.肿胀:跟腱周围可能会出现肿胀情况,用手触摸跟腱部位能感觉到局部组织有肿胀、发硬的现象。肿胀程度可能因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轻度跟腱炎可能仅有轻微肿胀,严重时肿胀较为明显,甚至可能影响到脚部的外观,让跟腱部位看起来比正常情况更粗。
3.僵硬:患者会感觉跟腱部位僵硬,活动受限,尤其是在早晨或长时间不活动后,这种僵硬感会更加明显,导致脚部活动不灵活,比如踮脚、站立、行走等动作会受到影响。例如,早晨起床后想要正常走路,会感觉跟腱部位发紧、不灵活,需要活动一会儿才能有所缓解。
二、体征检查
1.压痛检查:医生会对跟腱部位进行压痛检查,在跟腱的特定部位按压时,患者会感觉到明显疼痛。常见的压痛部位通常在跟腱附着于跟骨的部位,通过按压可以初步判断跟腱是否存在炎症情况。
2.肿胀及外观检查:观察跟腱周围是否有肿胀,以及跟腱的外观形态。如果跟腱炎存在,可能会发现跟腱局部肿胀,外观上与正常跟腱有差异,比如跟腱增粗等情况。
3.活动范围检查:检查脚部的活动范围,尤其是踝关节的屈伸等活动。跟腱炎患者由于跟腱部位的炎症,活动范围会受到限制,比如踝关节背伸、跖屈的活动幅度可能比正常情况减小。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跟腱的结构,能够观察跟腱是否有增厚、回声是否均匀等情况。如果跟腱炎存在,超声下可能会看到跟腱增厚,内部回声不均匀,还可能发现跟腱周围有积液等情况。例如,通过超声检查可以直观地看到跟腱的病理改变,对于早期跟腱炎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能更详细地显示跟腱的情况。它可以发现跟腱是否有水肿、撕裂等病变。在跟腱炎的诊断中,MRI能明确跟腱内部的炎症程度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对于判断跟腱炎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比如能清楚看到跟腱内部是否有细微的损伤或炎症导致的信号改变等。
四、结合病史判断
1.运动相关病史:有长期从事跑步、跳跃等需要频繁使用跟腱运动的人群,如运动员、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锻炼的人,发生跟腱炎的风险较高。因为这些运动对跟腱的负荷较大,容易引起跟腱的损伤和炎症。例如,长跑运动员由于长期反复的脚部发力,跟腱承受较大压力,较易出现跟腱炎。
2.外伤史:如果有过跟腱部位的外伤,比如曾经跟腱受到过直接的撞击、扭伤等,也可能增加跟腱炎的发生几率。因为外伤可能会导致跟腱的结构受到破坏,后续容易引发炎症反应。比如脚部曾经被重物砸到跟腱部位,之后出现跟腱部位不适,就要考虑跟腱炎的可能。
3.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发生跟腱炎的情况有所不同,中青年人群相对更容易患跟腱炎,尤其是那些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中青年。而老年人出现跟腱炎可能与跟腱的退变等因素有关。比如中青年的运动爱好者,由于运动强度较大,跟腱承受的应力相对较高,较易出现跟腱炎。
通过以上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结合病史等多方面的综合判断,才能较为准确地判断是否是跟腱炎。如果怀疑自己有跟腱炎,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