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症的表现
儿童肥胖症在外观表现上体重超标准、体型圆润,皮肤有褶皱处色素沉着等;身体机能上呼吸系统有呼吸浅快等问题,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有脂质代谢异常等;代谢与内分泌上存在糖代谢异常、内分泌功能受影响;心理行为上有自卑社交障碍及运动能力差、行为习惯不良等问题,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
一、外观表现
1.体重与体型:儿童肥胖症最直观的表现是体重明显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正常标准。体型上往往呈现出身体脂肪堆积较多,整体较为圆润,比如腹部、臀部、肩部等部位脂肪分布较厚,身高与体重的比例失衡,体重指数(BMI)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BMI百分位曲线的第95百分位。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随着年龄增长,肥胖儿童可能会比同龄正常儿童显得更为高大壮实,但这种高大壮实更多是脂肪堆积所致,而非正常的肌肉发育等情况。
2.皮肤表现:由于皮肤被过度撑开,可能会出现一些皮肤褶皱处的改变,比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褶皱部位可能会出现黑色的色素沉着,医学上称为黑棘皮症,这是因为局部皮肤过度角化、色素沉着以及乳头瘤样增生等原因引起,与肥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有一定关联。另外,肥胖儿童还可能因为皮肤透气性差等原因,更容易出现皮肤湿疹等问题。
二、身体机能表现
1.呼吸系统:肥胖儿童可能会出现呼吸浅快的情况,这是因为过多的脂肪堆积在胸部周围,限制了胸廓的正常扩张,导致肺通气功能受到影响。长期可能会引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表现为夜间睡眠时打鼾、呼吸暂停、憋醒等,这会进一步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而睡眠不足又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激素分泌等,不利于正常生长发育。研究表明,肥胖儿童发生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比正常体重儿童高很多,这种呼吸异常还可能会导致儿童白天出现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
2.心血管系统:肥胖儿童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血压可能会偏高,因为脂肪组织增多,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脏需要更努力地泵血来维持血液循环。同时,肥胖儿童往往存在脂质代谢异常,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可能会升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提前发生,虽然儿童时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可能不明显,但长期的脂质代谢紊乱会增加未来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另外,肥胖还可能引起左心室肥厚等心脏结构的改变。
三、代谢与内分泌表现
1.糖代谢:肥胖儿童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因为过多的脂肪细胞会分泌一些细胞因子等,干扰胰岛素的正常作用。早期可能表现为空腹血糖正常,但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有研究显示,肥胖儿童中糖尿病前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童,这与肥胖导致的糖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2.内分泌:肥胖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等内分泌轴的功能。对于女性儿童,可能会出现月经初潮提前等情况;对于男性儿童,可能会影响性激素的正常分泌,进而影响第二性征的正常发育等。此外,肥胖还可能导致生长激素分泌相对不足,影响儿童的身高增长速度,因为生长激素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而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等可能会干扰生长激素的分泌和作用机制。
四、心理行为表现
1.自卑与社交障碍:肥胖儿童在学校等社交环境中,可能会因为体型与其他儿童不同而受到同伴的嘲笑、歧视等,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社交行为,比如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变得孤僻等,长期下去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2.运动能力与行为习惯:由于体重较重,肥胖儿童的运动能力往往相对较差,比如跑步速度慢、耐力不足等,这又可能会进一步导致他们更不愿意参与运动,形成一种“肥胖-运动少-更肥胖”的恶性循环。同时,肥胖儿童可能存在饮食习惯不良等行为问题,比如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而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又会加重肥胖程度,形成复杂的不良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