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是不是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约50%-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会出现。判断要点包括:足月儿多出生后2-3天、早产儿3-5天出现,24小时内出现多为病理性;足月儿胆红素一般不超221μmol/L、早产儿不超257μmol/L,且注意每日上升速度;足月儿2周内、早产儿3-4周内消退,超时长可能为病理性;生理性黄疸时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早产儿因肝脏更不成熟需更严监测胆红素,低体重儿发生病理性黄疸风险高需更频观察。需综合多因素判断,有疑问及时咨询医生。
一、生理性黄疸的定义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是由于新生儿时期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二、判断生理性黄疸的要点
1.出现时间
足月儿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早产儿则多在出生后3-5天出现。这是因为足月儿和早产儿的肝脏功能发育成熟度不同,早产儿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相对更弱,所以出现黄疸的时间会稍晚。例如,足月儿肝脏中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系统相对更完善,能够在出生后2-3天开始逐渐处理胆红素,而早产儿该酶系统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延迟,多在出生后3-5天才开始出现黄疸。
若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多考虑为病理性黄疸,因为生理性黄疸不会这么早出现。
2.黄疸程度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一般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浓度一般不超过257μmol/L(15mg/dL)。可以通过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来初步检测胆红素水平。比如,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检测足月儿皮肤胆红素值,如果在上述正常范围内,提示黄疸程度可能为生理性;若超过该范围,则需考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
同时,还要关注黄疸每日上升的速度,生理性黄疸时,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不超过85μmol/L(5mg/dL),早产儿每日上升不超过85μmol/L(5mg/dL)也是相对正常的范围,但如果上升速度过快,也可能是病理性黄疸的表现。例如,新生儿出生后黄疸每日上升速度很快,超过了上述范围,就要警惕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3.黄疸消退时间
足月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周内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则多在出生后3-4周消退。如果足月儿黄疸超过2周仍未消退,早产儿黄疸超过4周仍未消退,就要考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比如,一个足月儿出生后2周黄疸仍未消退,皮肤黄染持续存在,这时候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是否为病理性黄疸;对于早产儿,出生后4周黄疸还未消退,也需要引起重视,排查病理性因素。
4.黄疸的表现
生理性黄疸时,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精神状态正常,吃奶、睡眠等都不受明显影响。除了皮肤、巩膜黄染外,没有其他异常的临床表现,如没有发热、抽搐、拒奶等症状。如果新生儿在出现黄疸的同时伴有精神萎靡、拒奶、体温异常等其他表现,那么就不太可能是生理性黄疸,而更倾向于病理性黄疸。例如,新生儿出现黄疸且精神很差,不想吃奶,同时伴有体温升高,这就提示可能存在病理性因素导致的黄疸。
三、特殊人群的生理性黄疸情况及注意事项
1.早产儿
早产儿由于肝脏功能更不成熟,生理性黄疸出现时间相对较晚,消退时间相对较长,但只要黄疸程度在早产儿生理性黄疸的正常范围内,且一般情况良好,就属于生理性黄疸。需要密切监测早产儿的胆红素水平,因为早产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胆红素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胆红素脑病,所以对于早产儿黄疸的监测要更加严格。例如,要定期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监测早产儿的胆红素值,一旦发现胆红素值接近或超过生理性黄疸的上限,就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低体重儿
低体重儿也属于特殊人群,其生理性黄疸的判断同样遵循上述生理性黄疸的要点,但由于低体重儿各器官功能更不完善,发生病理性黄疸的风险相对更高。在监测黄疸时,要更加频繁地观察黄疸的变化情况,包括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消退时间等,同时要关注低体重儿的一般状况,如呼吸、体温、吃奶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病理性黄疸问题。
总之,判断是否为生理性黄疸需要综合考虑新生儿出现黄疸的时间、程度、消退时间以及一般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如果对新生儿黄疸的判断存在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