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咽峡炎
咽峡炎是发生在咽峡部位的一组急性炎症统称,病因多样,包括肠道病毒、梭形杆菌及樊尚螺旋体、EB病毒等感染,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其症状因类型而异,有高热、咽痛、口腔疱疹或溃疡等。不同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有相关病史人群)感染后影响不同,应对措施也各有侧重。诊断依靠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特殊治疗,预防需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锻炼、保持通风、避免接触传染源及及时治疗基础疾病。
一、咽峡炎的定义
咽峡炎是发生在咽峡部位的急性炎症,咽峡是口腔向咽的过渡区域,主要由悬雍垂、软腭游离缘、舌背、两侧腭舌弓和腭咽弓等组成。它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统称。
二、咽峡炎的类型及病因
1.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如柯萨奇病毒A组和肠道病毒71型等。这些病毒可通过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方式传播。
2.樊尚咽峡炎:由梭形杆菌及樊尚螺旋体感染所致,多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营养不良、口腔卫生不良、过度疲劳等情况下发病。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咽峡炎:由EB病毒感染引起,可经口密切接触传播,如亲吻、共用餐具等。
4.粒细胞缺乏性咽峡炎:病因主要与血液系统疾病有关,如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易受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侵袭,引发咽峡部炎症。
5.白血病性咽峡炎: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白细胞质和量发生改变,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并发咽峡炎,常见病原体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三、咽峡炎的症状
1.疱疹性咽峡炎:起病急骤,常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甚至更高,伴有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口腔黏膜可见散在灰白色疱疹,直径12mm,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及悬雍垂上,但不见于齿龈及颊黏膜;水疱破溃会变为浅溃疡,表面覆盖有淡黄色假膜,周围黏膜呈现鲜红色。
2.樊尚咽峡炎:患者咽痛为主要症状,多为单侧,伴有头痛、背及关节疼痛,体温一般不超过38.5℃,全身不适症状较轻。检查可见一侧扁桃体覆盖有灰色或黄色假膜,擦去后可见下面有溃疡,牙龈常见类似病变。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咽峡炎:发热、咽痛、颈部淋巴结肿大是常见症状,发热可持续数天至数周,体温波动在3840℃之间。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表面可有灰白色渗出物,易拭去。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脾肿大、皮疹等表现。
4.粒细胞缺乏性咽峡炎:起病急,有高热、咽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咽部黏膜呈现坏死性溃疡,上面覆盖有深褐色假膜,周围组织苍白、缺血。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严重的全身感染。
5.白血病性咽峡炎:除了有发热、咽痛等症状外,还会伴有全身贫血、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咽部检查可见黏膜肿胀、苍白,可有溃疡形成,表面覆盖有灰白色假膜。
四、不同人群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儿童: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是咽峡炎的高发人群。尤其是疱疹性咽峡炎,在幼儿园、托儿所等儿童聚集场所容易流行。儿童感染后可能因咽痛而拒食、哭闹不安。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多休息、多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果体温不超过38.5℃,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湿毛巾敷额头、温水擦浴等。若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同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较弱,患咽峡炎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肺部感染等。老年人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
3.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生理状态发生改变,免疫力有所下降,感染咽峡炎后用药需谨慎,以免影响胎儿发育。如果症状较轻,可先采取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若症状较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
4.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长期吸烟、酗酒、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患咽峡炎的风险。这类人群应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5.有相关病史人群:如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患咽峡炎后病情可能更为复杂,治疗难度也相对较大。这类患者在治疗咽峡炎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等相关指标。
五、咽峡炎的诊断
医生一般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来诊断咽峡炎。体格检查时,医生会观察患者咽部的情况,如是否有疱疹、溃疡、充血等。实验室检查方面,血常规检查可了解白细胞、淋巴细胞等计数的变化,有助于判断感染的类型;病毒核酸检测可明确是否为病毒感染及具体病毒类型;细菌培养可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感染以及病原菌的种类,以便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六、咽峡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以减少细菌滋生。饮食上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以促进新陈代谢。
2.药物治疗: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咽峡炎,如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咽峡炎,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若合并细菌感染,可根据病原菌类型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对于发热患者,体温超过38.5℃可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咽痛明显者,可使用含片、喷雾剂等缓解症状。
3.特殊治疗:对于粒细胞缺乏性咽峡炎和白血病性咽峡炎患者,除了抗感染治疗外,还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使用升白细胞药物、化疗等。
七、咽峡炎的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水杯等物品。
2.加强锻炼: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3.保持室内通风: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避免接触传染源:在疾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
5.及时治疗基础疾病:对于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发展,降低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