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偏高是什么引起的
胆红素偏高的原因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如红细胞破坏过多、血红素加氧酶活性增高)、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肝脏疾病)、胆红素排泄障碍(如肝外胆管阻塞、肝内胆汁淤积)。
一、胆红素生成过多
1.红细胞破坏过多:各种原因引起的溶血,如新生儿溶血病,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红细胞,导致胆红素生成增加。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当红细胞破坏加速时,胆红素的产生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从而引起黄疸偏高。例如,G-6-PD缺乏症患者,由于体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红细胞容易受到氧化损伤而破坏增多。
2.血红素加氧酶活性增高:某些疾病状态下,血红素加氧酶活性升高,使血红素分解为胆红素增加。如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患者体内血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
二、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
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尚未成熟。新生儿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低,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T)活性较低,使胆红素结合转化为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受限;以及肝肠循环特点等因素,导致新生儿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出现生理性黄疸,一般胆红素水平轻度升高,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一般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一般不超过257μmol/L(15mg/dl)。
2.肝脏疾病:各种肝炎,如病毒性肝炎(甲肝、乙肝等),病毒感染肝脏后,肝细胞受损,影响其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例如乙肝病毒感染,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导致肝细胞炎症、坏死,肝脏功能减退,胆红素代谢障碍。肝硬化患者,肝脏纤维组织增生,正常肝组织破坏,肝功能严重受损,也会出现胆红素升高。药物性肝损伤,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物异烟肼等,可能通过干扰肝细胞的代谢过程,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
三、胆红素排泄障碍
1.肝外胆管阻塞:胆总管结石可引起胆管阻塞,胆汁排出受阻,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导致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例如,胆管结石多与胆汁中胆固醇、胆色素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结石阻塞胆管后,胆汁淤积,胆红素反流。胆道蛔虫症,蛔虫进入胆道,阻塞胆管,也会引起胆红素排泄障碍,导致黄疸。肿瘤,如胆管癌、胰头癌等,肿瘤组织压迫胆管,使胆汁排泄不畅,胆红素不能正常排出体外,从而引起黄疸偏高,且一般呈进行性加重。
2.肝内胆汁淤积: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等,可能引起肝内胆汁淤积,影响胆红素的排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导致肝细胞分泌胆汁功能障碍,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在体内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