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主要因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受损,不同肾炎类型致蛋白尿特点有差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程度可轻可重且多为非选择性,膜性肾病以大量选择性蛋白尿为突出表现;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里糖尿病肾病早期为间断微量白蛋白尿、后期加重,狼疮性肾炎蛋白尿表现多样;蛋白尿持续存在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影响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病情,还与高血压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不同肾炎类型导致蛋白尿的特点差异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有关,可引起系膜细胞增殖和基质增多,影响滤过膜功能,蛋白尿程度可轻可重,一般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即不仅有大分子蛋白质漏出,中小分子蛋白质也可同时漏出。
膜性肾病:主要是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侧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基底膜增厚,滤过膜通透性改变,以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常大于3.5g)为突出表现,多为选择性蛋白尿,主要是中分子白蛋白等漏出为主。
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早期主要是肾小球高滤过,后期出现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等改变,蛋白尿逐渐出现,早期可为间断性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蛋白尿程度加重,最终可发展为大量蛋白尿,且与血糖控制情况、病程等密切相关,长期高血糖会持续损伤肾小球滤过膜。
狼疮性肾炎:多见于女性,与自身免疫紊乱产生多种自身抗体攻击肾小球等组织有关,蛋白尿的表现多样,可轻可重,根据不同的病理分型有不同特点,如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常伴有较明显的蛋白尿,且病情活动时蛋白尿会加重,与自身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的沉积部位和程度等相关。
蛋白尿对肾炎患者病情发展的影响
蛋白尿持续存在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会导致机体蛋白质营养不良,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等。同时,蛋白尿本身会参与肾脏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促进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加速肾功能恶化。例如,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长期存在蛋白尿的模型动物,其肾脏病理上会出现更明显的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肾功能下降速度加快。对于不同年龄的肾炎患者,儿童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若不及时控制,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蛋白质是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老年肾炎患者出现蛋白尿则会加速肾功能衰退,增加进入终末期肾病的风险,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对于女性肾炎患者,蛋白尿可能会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加重病情,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管理;男性患者同样也会因蛋白尿导致肾功能逐渐受损,影响其生活和工作能力。有高血压病史的肾炎患者,蛋白尿与高血压相互影响,高血压会加重蛋白尿导致的肾脏损伤,而蛋白尿又会进一步升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