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肾病诊断需先明确糖尿病,有典型症状结合血糖指标或有糖尿病病史,同时有肾脏损害表现如尿白蛋白排泄率异常、肾小球滤过率变化,还需排除其他肾脏疾病,肾活检病理检查可辅助诊断但需评估风险,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在糖尿病发病、肾病进展及相关表现、鉴别诊断等方面有差异。
一、临床诊断标准
(一)糖尿病诊断明确
1.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小时血糖≥11.1mmol/L。需重复测定一次确认诊断。
2.糖尿病病史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前提,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差异,如老年女性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在糖尿病发病及肾病进展上有其特点,而年轻男性糖尿病患者若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加速糖尿病及肾病进展。
(二)肾脏损害表现
1.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异常
早期糖尿病肾病:UAER持续在30-300mg/24h(或UAER20-200μg/min,相当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300mg/g),此阶段患者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不同年龄人群早期发现和监测尤为重要,儿童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更易早期出现肾脏微观损害,需定期监测尿白蛋白情况。
临床糖尿病肾病:UAER>300mg/24h(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0mg/g),同时尿蛋白定量>0.5g/24h,患者可出现水肿等表现,不同性别在水肿出现及程度上可能无显著差异,但年龄较大患者可能因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水肿等表现更复杂。
2.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
早期糖尿病肾病时,eGFR可正常或升高,随着病情进展,eGFR逐渐下降,当eGFR<60ml/(min·1.73m2)且持续3个月以上,结合糖尿病病史和肾脏损害表现可辅助诊断。不同年龄人群eGFR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有其特定的eGFR评估标准,老年人群因肾脏生理功能减退,eGFR下降可能更早被察觉但需综合其他因素判断。
(三)排除其他肾脏疾病
需排除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遗传性肾病、感染性肾病等其他可能导致肾脏损害的疾病。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等进行鉴别,如对于有血尿、红细胞管型等表现的患者,需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等相鉴别,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其他肾脏疾病的发病率和临床表现有差异,在鉴别诊断时需充分考虑。
二、病理诊断相关标准(辅助参考)
肾活检病理检查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特征主要有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等,通过肾活检可以更明确肾脏病变情况,尤其在诊断不明确或需要与其他肾脏疾病鉴别时,但肾活检是有创检查,需综合评估患者风险,如老年患者心肺功能情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