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
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由肾灌注不足致肾功能急剧下降,常见病因有血容量不足(包括消化道、皮肤、肾脏、第三间隙丢失)、心输出量减少(如心力衰竭、心包填塞、肺栓塞)、外周血管扩张(如过敏反应、脓毒症)。
一、血容量不足
1.消化道丢失:严重呕吐、腹泻等情况会导致大量消化液丢失,如剧烈的呕吐可使胃肠道内液体大量丧失,腹泻时大量水分和电解质随粪便排出,从而引起血容量减少,肾灌注不足。例如,在夏季高温时,患者因频繁腹泻且未及时补充水分,就可能出现血容量不足进而引发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2.皮肤丢失:大面积烧伤时,大量血浆样液体从创面渗出,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烧伤面积越大,渗出越严重,肾灌注就会受到影响。比如,深度烧伤面积超过30%的患者,就有较高的发生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
3.肾脏丢失:大量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会导致肾脏排出过多的水分和电解质,若不及时补充,可引起血容量降低。对于患有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需要长期使用利尿剂的患者,更要密切关注血容量情况,防止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4.第三间隙丢失:如腹腔内大量积液(肝硬化腹水、腹膜炎等导致)、肠梗阻时大量液体积聚在肠腔内等,使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肾灌注不足。例如,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出现大量腹水,会使回心血量减少,肾血流灌注下降。
二、心输出量减少
1.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如心肌梗死导致心肌收缩力显著下降,使心输出量减少,肾脏灌注不足。老年患者本身心脏功能可能相对较弱,若发生心肌梗死,更容易出现心输出量减少进而引发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例如,70岁以上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力衰竭的风险较高,需警惕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2.心包填塞:心包腔内大量积液,压迫心脏,使心脏舒张受限,心输出量降低,肾灌注减少。这种情况在心脏手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患者中可能出现,对于术后患者要密切观察心包引流情况,预防心包填塞导致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3.肺栓塞:肺动脉栓塞会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右心后负荷加重,心输出量减少,肾脏灌注不足。长期卧床的患者,尤其是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较高,需注意预防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三、外周血管扩张
1.过敏反应: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导致外周血管扩张,血管床容量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肾灌注减少。例如,对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等)过敏的患者,在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可能出现血压下降,肾血流灌注降低,引发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2.脓毒症:脓毒症时,炎症介质释放导致外周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肾灌注不足。脓毒症常见于各种严重感染的患者,如腹腔感染、肺部感染等,对于此类患者要积极控制感染,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预防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