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妈妈的饮食要注意什么
母乳性黄疸妈妈需从多方面进行调整,要保证充足水分摄入以助乳汁分泌、促进排便排胆红素;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增加蔬果、优质蛋白摄入,控制脂肪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谨慎食用含特殊中药材的食物;还要保证充足休息、心情舒畅,若饮食调整后黄疸无改善甚至加重需及时就医。
一、增加水分摄入
母乳性黄疸妈妈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用足够量的水,一般建议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妈妈乳汁的分泌,而乳汁量充足能让宝宝通过频繁吸吮来增加排便次数,从而促进胆红素的排出,因为胆红素可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这对减轻母乳性黄疸有帮助。
二、合理安排饮食结构
1.增加蔬果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苹果、香蕉、菠菜、西兰花等。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其中维生素C等成分可能有助于身体的代谢调节,而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维持肠道正常功能,间接对胆红素的代谢产生积极影响。建议每天蔬菜摄入量达到300~500克,水果摄入量在200~300克。
2.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部位)、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是身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妈妈自身的身体状况维持以及乳汁质量的保障都很关键。一般每天瘦肉摄入量可控制在50~100克,鱼类摄入量50~100克,豆类及其制品可根据情况适量摄入,如每天豆类摄入量30~50克。
3.控制脂肪摄入:避免摄入过多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过多的脂肪摄入可能会影响妈妈的消化功能,进而间接影响乳汁的成分和宝宝对胆红素代谢的情况。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0%~30%以内,可选择橄榄油、鱼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健康脂肪来源。
三、避免可能影响黄疸的特殊食物
1.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像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应尽量少吃。这类食物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刺激宝宝的胃肠道,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不利于胆红素的正常代谢排出,从而可能对母乳性黄疸产生不利影响。
2.谨慎食用某些中药材相关食物:一些具有特殊药性的中药材相关食物也需谨慎,比如有些传统认为可能会影响黄疸的中药材制作的药膳等,目前没有明确科学依据表明其一定有影响,但从安全角度考虑,在母乳性黄疸期间应尽量避免随意食用不明确是否安全的含特殊中药材的食物。
四、特殊人群(妈妈)温馨提示
对于处于哺乳期的母乳性黄疸妈妈,要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保证充足的休息,因为良好的休息有助于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包括胆红素代谢相关的生理过程。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因为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等功能,间接对乳汁分泌和宝宝的胆红素代谢产生一定影响。如果在饮食调整后黄疸情况没有改善甚至加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进一步指导,而不是自行盲目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