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介入手术存在复发风险,部分患者术后动脉瘤可能再次扩张或复发;手术中或术后可能发生血栓形成,还可能出现栓塞材料移位等情况;术后有血管痉挛风险,可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年龄大的患者更易发生;手术需用对比剂,部分患者会出现对比剂相关不良反应,如对比剂肾病、对比剂过敏等;术后需长期随访监测,给患者带来心理、经济负担,还可能因患者不配合延误病情。
一、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弊端
(一)复发风险
相关情况:脑动脉瘤介入手术存在一定的复发可能。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动脉瘤有再次扩张或复发的情况。其机制可能与动脉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介入材料与血管壁、动脉瘤壁的相互作用等有关。例如,一些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因素未得到完全纠正,可能导致瘤体复发。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复发风险可能更高,因为持续的高血压会增加血管内压力,影响动脉瘤区域的血管状态,促进复发。
(二)血栓形成与栓塞相关风险
相关情况:介入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可能发生血栓形成。在血管内操作时,可能会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局部血栓形成,进而可能引起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例如,微导管等器械在血管内放置时,可能损伤血管内皮,触发凝血级联反应。对于有高凝状态的患者,如长期卧床、既往有静脉血栓病史等情况的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相对更高。此外,栓塞材料相关的问题也可能存在,比如栓塞材料移位等情况,一旦发生可能会导致相应血管区域的血供异常,影响脑组织功能。
(三)血管痉挛风险
相关情况:术后血管痉挛是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弊端之一。血管痉挛可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其发生机制可能与手术操作对血管的刺激、血管内皮损伤后释放的缩血管物质等有关。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血管弹性相对较差,发生血管痉挛的可能性相对更高。而且,血管痉挛的发生时间可能不确定,有些患者在术后数天内可能出现,这会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和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
(四)对比剂相关风险
相关情况:手术中需要使用对比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对比剂相关的不良反应。比如对比剂肾病,尤其是对于本身存在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对比剂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风险会增加。对比剂可能会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造成损伤,影响肾功能。另外,还可能出现对比剂过敏等情况,虽然过敏反应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处理,这也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五)长期随访及监测需求
相关情况:脑动脉瘤介入手术后需要长期进行随访监测。因为需要密切观察动脉瘤的变化情况,如是否复发、血管的状态等。长期的随访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而且在随访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检查等操作给患者带来额外的不适。对于生活方式不太规律、不能很好配合随访的患者,可能会影响对病情的及时掌握,从而延误可能的治疗时机。例如,一些患者不能按时进行影像学复查,就可能错过发现动脉瘤复发等异常情况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