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会引发多种障碍,约30%-50%患者有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组织缺血缺氧影响认知相关神经结构和递质系统有关;部分患者有肢体瘫痪,年龄大或有基础病者恢复慢且并发症风险高,还有平衡障碍与共济失调,酗酒者更易出现;约60%-80%患者遗留慢性头痛,机制复杂,高血压患者头痛难控;约5%-20%患者发生癫痫,儿童和成年机制不同,有家族史者风险增加;部分患者有视力与视野障碍,年龄大或有眼部基础病者更严重;约20%-40%患者有精神心理障碍,女性更易出现,缺乏社交支持者易发生。
运动功能障碍
肢体瘫痪:如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响了支配肢体运动的脑区或神经通路,患者可能出现肢体瘫痪。例如,出血部位靠近运动皮层时,可导致对侧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表现为肌肉力量减弱、活动受限等。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肢体瘫痪后的恢复可能相对缓慢,且更容易出现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肢体瘫痪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可能增加。
平衡障碍与共济失调:部分患者会出现平衡障碍和共济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容易摔倒等。这是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破坏了小脑等与平衡和协调运动相关的结构。在生活方式方面,有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可能本身神经系统基础就相对较弱,出血后更易出现平衡和共济失调的问题。
头痛
约60%-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会遗留慢性头痛。头痛的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脑血管痉挛、脑膜刺激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的患者对头痛的耐受和表现可能不同,老年人可能对头痛的描述相对不敏感,但实际头痛可能持续影响其生活质量。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可能更难以控制,因为高血压可能进一步影响脑血管的状态。
癫痫发作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约5%-20%的患者会发生癫痫。这是由于出血导致脑组织结构的改变,形成异常放电的病灶。儿童患者发生癫痫的机制可能与儿童脑组织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出血对其脑发育的影响更为显著有关;而成年患者则多与出血后的脑损伤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相关。有家族癫痫病史的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癫痫的风险可能会有所增加。
视力与视野障碍
部分患者会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问题。例如,出血影响了视神经或视交叉等结构时,就可能导致视力和视野的改变。不同性别患者在这方面的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眼部本身可能存在的退行性变,视力与视野障碍可能会被进一步放大。有眼部基础疾病如青光眼等的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视力与视野障碍可能会更严重。
精神心理障碍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可能出现精神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等。约20%-40%的患者会有抑郁表现,这与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功能障碍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等多种因素有关。女性患者可能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特点,相对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生活方式中缺乏社交支持等情况的患者,精神心理障碍可能更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