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存在诸多误区,一是它并非能自行恢复的不严重疾病,大量出血会引发严重病理变化及并发症,不同年龄患者病情风险不同;二是它有复发可能,常见病因未彻底处理易复发,长期吸烟酗酒者复发风险高,有病史者需定期检查;三是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过早活动会增加再出血风险,不同年龄患者卧床休息有不同护理要点;四是治疗不是只用点止血药就行,而是综合治疗,包括降颅压、防脑血管痉挛、处理原发病等,不同情况患者治疗方案有差异。
一、误区一:蛛网膜下腔出血不严重,能自行恢复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液刺激脑膜及脑组织等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病理生理变化。例如,出血后可能导致脑血管痉挛,进而引起脑缺血、脑梗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并非如误区所认为的能自行恢复,一旦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诊治。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患者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更需要及时干预;而老年患者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本身身体机能衰退,恢复能力较差,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二、误区二:蛛网膜下腔出血不会复发
实际上,蛛网膜下腔出血存在复发的可能。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如颅内动脉瘤等,在首次出血后,如果病因未得到彻底处理,动脉瘤等病变仍可能再次破裂出血。有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在首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一定时间内可能发生复发,复发后的病情往往更为严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酗酒的人,其血管状态较差,更易导致动脉瘤等病变的不稳定,从而增加复发风险。对于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定期进行脑血管检查,以监测是否存在复发的隐患。
三、误区三:蛛网膜下腔出血不需要严格卧床休息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需要严格卧床休息。因为过早活动等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再出血的风险。临床实践发现,卧床休息有助于减少脑部的血液灌注,降低再出血的可能性。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患者在卧床休息时需要特别注意护理,确保其舒适且避免意外损伤;老年患者卧床休息时要注意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长期卧床更容易出现这些问题。生活方式方面,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的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可能引起血压波动的因素,严格遵循卧床休息等康复要求。
四、误区四: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就是用点止血药就行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不仅仅是使用止血药。除了止血治疗外,还需要进行降低颅内压、防治脑血管痉挛、处理原发病等多方面的治疗。例如,对于因颅内动脉瘤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夹闭动脉瘤以去除病因。不同年龄、病史的患者治疗方案会有所差异,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还需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