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包括术前准备(评估患者一般情况与影像学,禁食水、药物准备)、手术过程(穿刺插管、动脉瘤栓塞)、术后护理(一般护理、并发症观察处理),还有特殊人群(老年、儿童、有基础病史患者)注意事项,术前要全面评估和准备,术中精准操作,术后加强护理及关注特殊人群情况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一般情况:需全面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病史等。对于老年患者,要关注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因为介入手术对身体的耐受性有一定要求;女性患者要考虑月经周期等因素对手术安排的影响。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明确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等可能影响手术的情况。
影像学检查:进行头颅CT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MRA(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检查,精确确定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情况,这对于制定介入栓塞方案至关重要。
2.术前准备工作
禁食水:手术前一定时间要求患者禁食水,一般成人术前6-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以防止术中呕吐引起误吸。
药物准备:根据患者情况可能需要停用一些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但具体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不能自行停药。
二、手术过程
1.穿刺插管
通常选择股动脉进行穿刺,通过导管技术将微导管选择性地插入到动脉瘤所在的血管内。这一过程需要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引导下进行,以确保精确到位。
2.动脉瘤栓塞
将栓塞材料(如弹簧圈等)通过微导管输送到动脉瘤腔内,利用栓塞材料填充动脉瘤,使其不再承受血流冲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在栓塞过程中,需要不断通过DSA观察动脉瘤的填充情况,确保栓塞效果良好且不影响周围正常血管的血流。
三、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穿刺部位护理:密切观察股动脉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等情况,穿刺侧肢体需制动一定时间,一般为6-12小时,防止穿刺部位出血。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因为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影响生命体征的变化。
2.并发症观察与处理
血管痉挛: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肢体麻木等血管痉挛相关表现,一旦出现,可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如使用扩血管药物等。
动脉瘤再破裂:虽然发生率较低,但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加剧、意识改变等情况,若出现应及时处理。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身体各器官功能相对较弱,术后恢复可能较慢,要加强基础护理,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鼓励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但要注意活动强度和方式。
2.儿童患者
儿童颅内动脉瘤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进行介入栓塞术时,要更加精细操作。术后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对其未来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抚。
3.有基础病史患者
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术后要严格控制血压,将血压维持在合适范围,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导致动脉瘤相关并发症或其他血管事件。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要注意血糖的监测和控制,防止因血糖异常影响手术恢复和身体整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