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介入手术包括术前准备、手术过程和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术前要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并知情同意,准备器械;手术时穿刺插管、微导管超选后栓塞治疗;术后需一般护理、观察并发症并针对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包括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处理并发症及特殊人群的护理等。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一般情况:详细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等。对于老年患者,需特别关注其心肺功能等基础状况;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吸烟患者需劝导其术前戒烟,以降低手术风险。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A、DSA等)明确脑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情况,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和风险。
知情同意: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脑动脉瘤介入手术的目的、方法、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等,签署知情同意书。
2.器械准备:准备好介入手术所需的导管、导丝、微导管、栓塞材料等相关器械。
二、手术过程
1.穿刺插管
一般选择股动脉进行穿刺,局部消毒、铺巾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成功后引入动脉鞘。通过动脉鞘引入导管,在X线透视引导下,将导管逐步超选至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等供应脑动脉瘤的血管。
2.微导管超选
使用微导丝引导微导管通过狭窄的血管段,精准超选至脑动脉瘤的瘤腔内。这一过程需要高度的精确性,依靠X线透视实时监测微导管的位置。
3.栓塞治疗
根据脑动脉瘤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如弹簧圈等。将栓塞材料缓慢送入瘤腔内,逐步填充瘤腔,阻断瘤体的血液供应,达到闭塞脑动脉瘤的目的。在栓塞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管造影情况,确保栓塞效果良好且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三、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1.一般护理
卧床休息: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一段时间,股动脉穿刺部位需压迫止血并制动,一般压迫6-8小时,之后可适当翻身,但要避免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等情况。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2.并发症观察与处理
血管痉挛: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肢体麻木等血管痉挛表现,一旦出现,可遵医嘱使用尼莫地平等药物缓解血管痉挛。
穿刺部位相关并发症: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红肿等,若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脑缺血等其他并发症:观察患者有无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偏瘫、失语等,若出现应立即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术后要加强基础护理,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密切关注其肝肾功能变化,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等方面与年轻患者不同。
儿童患者:儿科患者术后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密切观察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及生命体征变化。由于儿童血管较细等特点,要特别注意穿刺部位的护理,防止发生出血等意外情况,同时要给予患儿足够的安抚和关怀,确保其配合治疗和护理。
有基础疾病患者: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要继续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要维持血压稳定,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血糖的监测和控制,根据病情调整相关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