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介入手术存在多种常见后遗症,包括血管相关的血管痉挛(约5%-20%患者出现,影响脑供血致脑缺血等)、血管闭塞(发生率低,可致相应供血区脑组织梗死);神经系统相关的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失语等)、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力减退等,与脑部血液灌注改变有关);其他可能的穿刺部位相关问题(如血肿、感染等,肥胖患者血肿观察困难,糖尿病患者感染风险高)、对比剂相关问题(过敏或肾病,有过敏史患者需特告,老年患者对比剂肾病风险高)
一、血管相关问题
1.血管痉挛:
发生机制:脑动脉瘤介入手术可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等,引发血管痉挛。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如5%-2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血管痉挛情况。血管痉挛会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导致脑缺血。例如,脑血管痉挛会使局部脑血流量减少,影响神经功能,可能出现头痛、意识障碍等表现。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管痉挛的发生风险可能相对更高,因为高血压会使血管壁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更容易在手术刺激下发生痉挛。
2.血管闭塞:
虽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也可能发生。介入手术中导管等器械操作可能损伤血管,导致血管闭塞。血管闭塞会引起相应供血区域的脑组织梗死。不同年龄的患者发生血管闭塞后的表现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存在脑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血管闭塞后梗死灶可能更易引发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如肢体偏瘫、言语障碍等;年轻患者相对血管弹性较好,但一旦发生血管闭塞,也需及时处理以减少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二、神经系统相关后遗症
1.神经功能缺损:
包括偏瘫、失语等。如果手术过程中动脉瘤周围的神经组织受到影响,可能导致神经功能缺损。例如,支配肢体运动的神经受损会出现偏瘫,影响语言中枢的神经受损会出现失语。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其血管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神经组织的血液供应可能相对不足,在手术刺激下更易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后遗症。
2.认知功能障碍:
部分患者在脑动脉瘤介入手术后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研究发现,这可能与手术导致的脑部血液灌注改变有关。不同性别患者在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女性患者可能在记忆力减退方面更为敏感一些。对于有既往脑供血不足病史的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其脑部本身的代偿能力可能相对较弱,手术进一步影响血液灌注后更易出现认知方面的问题。
三、其他可能后遗症
1.穿刺部位相关问题:
如穿刺部位血肿、感染等。虽然介入手术多采用股动脉穿刺等,但仍可能出现穿刺部位血肿,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等。对于肥胖患者,由于穿刺部位脂肪层较厚,血肿等并发症的观察可能相对困难,需要更密切地关注穿刺部位情况。而穿刺部位感染则与无菌操作等因素有关,若患者本身存在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其自身抵抗力下降,发生穿刺部位感染的风险会增加。
2.对比剂相关问题:
部分患者可能对对比剂过敏或出现对比剂肾病。对比剂过敏可表现为皮疹、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对于有对比剂过敏史的患者,在手术前需要特别告知医生,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比剂肾病则与对比剂的使用剂量、患者的肾功能等有关,老年患者本身肾功能可能有所下降,使用对比剂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在手术前后密切监测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