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介入手术后要注意什么
术后护理包括卧床休息24-48小时保持平卧位防再出血;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控制血压;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肿胀并制动6-12小时;饮食清淡易消化、保证水分摄入;观察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
一、术后一般护理
1.卧床休息: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一定时间,一般建议24-48小时,具体时长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医生判断而定。卧床期间要保持身体平卧位,避免头部过度活动,防止动脉瘤再次出血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协助其保持安静卧位,减少不必要的翻动,因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更易因不自主活动影响恢复。
2.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术后血压的控制尤为重要,因为血压波动可能导致动脉瘤部位再次出血。通常要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一般收缩压应控制在100-140mmHg左右。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更严格的血压管理,需根据其基础病史调整目标范围。例如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术后血压控制目标可能更严格,要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二、穿刺部位护理
1.局部观察:注意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肿胀等情况。介入手术通常会有穿刺点,一般为股动脉等部位。要定时查看穿刺部位的敷料情况,若发现敷料渗血、渗液,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对于儿童患者,因其活泼好动,家长要特别留意穿刺部位,防止孩子搔抓或过度活动导致穿刺部位出血。
2.制动要求:穿刺侧肢体需制动一段时间,一般为6-12小时,避免弯曲、伸直等活动,防止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形成。例如股动脉穿刺后,患者需保持下肢伸直,不能过早下床活动。对于特殊年龄的患者,如老年患者,其肢体活动能力相对较弱,但仍需严格遵守制动要求,家属可协助进行肢体位置的调整,确保制动效果。
三、饮食注意事项
1.饮食结构:术后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摄入,如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导致腹压升高,进而引起动脉瘤部位压力变化,增加再出血风险。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对于高脂血症患者,要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取,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
2.水分摄入: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可维持在1500-2000ml左右,以促进造影剂等代谢产物的排出。但对于心功能不全等患者,需根据心功能情况适当调整饮水量,避免过多饮水加重心脏负担。
四、并发症观察与预防
1.再出血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可能是再出血的表现。一旦出现此类症状,要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留意孩子是否有异常的哭闹、精神萎靡等情况,这些都可能是再出血的非典型表现。
2.脑血管痉挛观察:注意患者有无意识改变、肢体活动障碍等情况,警惕脑血管痉挛的发生。脑血管痉挛可能导致脑缺血等严重后果。对于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的风险相对较高,更要加强观察。
五、心理护理
1.情绪安抚:患者术后可能会因对疾病恢复的担忧等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医护人员及家属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抚,向患者讲解手术恢复的一般过程等,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通过陪伴、讲故事等方式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