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脑胶质瘤病如何治好
弥漫性脑胶质瘤病的治疗方式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如下: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目的是获取病理和缓解颅内压,但因肿瘤生长特点难以全切,局限于非功能区可尝试切除,广泛则仅能活检;放射治疗有适形调强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等,联合化疗可提高生存期;化学治疗常用替莫唑胺,多同步放化疗后辅助化疗,还可依据分子病理选靶向药。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因身体发育,放疗需谨慎规划,化疗要精确计算剂量并关注心理;老年人身体机能差、耐受性低,治疗前全面评估,不耐受可采用温和方案;有其他病史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史等,治疗时需兼顾基础疾病,避免并发症或不良影响。
一、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手术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病理标本明确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同时尽可能切除肿瘤以缓解颅内压增高症状。然而,由于弥漫性脑胶质瘤病呈弥漫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边界不清,难以做到完全切除。对于位于非功能区且相对局限的肿瘤,可尝试行肿瘤切除术;若肿瘤累及范围广泛,手术可能仅能进行活检。
2.放射治疗:包括传统的外照射放疗,如适形调强放疗(IMRT),能够精准地将高剂量射线集中于肿瘤部位,减少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损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如伽玛刀等,适用于较小的肿瘤病灶。放疗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延长患者生存期。多项研究表明,放疗联合化疗较单纯放疗能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3.化学治疗:常用药物有替莫唑胺,它是一种口服的烷化剂,能透过血脑屏障,在体内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发挥抗肿瘤作用。化疗一般与放疗同步进行,即同步放化疗,之后再进行辅助化疗。多项临床试验证实了替莫唑胺在弥漫性脑胶质瘤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还可根据肿瘤的分子病理特征,选择靶向药物治疗,如针对某些具有特定基因突变的肿瘤,可能使用相应的靶向药物,以更精准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放疗可能对其正常脑组织发育产生长期影响,如影响认知功能、内分泌功能等。因此,在制定放疗方案时,需更加谨慎地规划照射剂量和范围,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化疗药物在儿童体内的代谢和副作用与成人可能有所不同,应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根据儿童的体重、体表面积等精确计算药物剂量。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况,由于疾病和治疗可能给儿童带来恐惧和焦虑,家长和医护人员需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心理支持。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对手术、放疗和化疗的耐受性较差。在治疗前,需全面评估其身体状况,包括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高强度放化疗的老年患者,可考虑采用相对温和的治疗方案,如低剂量化疗或单纯支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有其他病史者:若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治疗弥漫性脑胶质瘤病的同时,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例如,高血压患者在手术前后需严格控制血压,避免血压波动导致脑出血等并发症;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血糖管理,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且某些化疗药物可能影响血糖代谢,需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并调整降糖方案。对于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在使用可能影响精神状态的药物(如某些化疗药物可能引起精神症状)时,要谨慎评估风险,并与精神科医生协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