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
慢性间质性肾炎病因复杂,包括药物相关(如NSAIDs、含马兜铃酸中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感染因素(如慢性肾盂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疟疾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遗传因素(如髓质囊性肾病、婴儿型多囊肾等)、环境因素(如长期接触铅、镉等重金属),不同人群病因有差异,不良生活方式及有相关基础疾病人群患病风险高需关注。
药物相关因素:许多药物可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长期服用这类药物会抑制环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影响肾髓质血流灌注,进而损伤肾小管间质。例如长期服用布洛芬等NSAIDs的患者,有较高的发生慢性间质性肾炎风险;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等,其中的马兜铃酸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引发慢性间质性肾炎;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肾毒性主要损害近端肾小管,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逐渐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
感染因素:某些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可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细菌感染中,如慢性肾盂肾炎,反复的肾盂肾炎发作会导致肾间质反复炎症、纤维化,逐渐发展为慢性间质性肾炎;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肾炎,可累及肾间质;寄生虫感染,如疟疾,也可能引起肾间质的病变,进而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肾脏间质,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产生的自身抗体可攻击肾组织,包括肾间质,引起间质炎症、纤维化;干燥综合征也可累及肾脏,出现间质性肾炎的表现,患者除了有口干、眼干等表现外,还可能出现肾小管功能障碍等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相关症状。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是常见的可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状态下,肾间质内的细胞外基质增多,肾小管间质发生纤维化,同时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微血管病变,影响肾间质的血供,进一步加重肾间质损伤;高尿酸血症也是一个因素,血尿酸升高可在肾间质沉积,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长期可发展为慢性间质性肾炎。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可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如髓质囊性肾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肾髓质出现囊性病变,逐渐发展为慢性间质性肾炎;婴儿型多囊肾在后期也可能出现间质性肾炎的表现,与遗传因素导致的肾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某些重金属,如铅、镉等,可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铅中毒时,铅可在肾间质沉积,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影响肾小管功能,进而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镉中毒也会对肾间质造成损害,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和间质纤维化。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时期的慢性间质性肾炎可能更多与遗传因素、先天性肾发育异常或某些感染性疾病相关;女性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发病特点,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从而增加了因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的风险。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服用可能损伤肾间质的药物、长期接触有毒环境物质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增加患病风险。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慢性肾盂肾炎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慢性间质性肾炎的概率更高,需要密切关注肾间质情况,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预防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发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