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除黄疸
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足月儿一般2-3天出现,5-7天消退,最迟不超2周,早产儿3-5天出现,7-9天消退,最长延迟到3-4周,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增喂养,早产儿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病理性黄疸可因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代谢障碍、胆汁排泄障碍等引起,治疗有光疗(血清胆红素达一定水平时用,注意保护眼与会阴)、换血疗法(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如新生儿溶血病时用)、针对病因治疗(感染则抗感染,胆道闭锁则手术),新生儿黄疸处理要谨慎,儿童及成人黄疸要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注意休息等。
一、明确黄疸类型及病因
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多与新生儿自身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如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等,一般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病理性黄疸则可能由胆红素生成过多(如红细胞增多症、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等)、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如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胆管阻塞等)、胆汁排泄障碍(如新生儿肝炎、先天性代谢缺陷病、胆管阻塞等)等原因引起。
二、生理性黄疸的处理
(一)足月儿
足月儿生理性黄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可通过增加喂养次数来促进胆红素排泄,因为多吃多排有助于胆红素随粪便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二)早产儿
早产儿生理性黄疸处理上同样需保证充足喂养,同时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变化,因为早产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相对较高,若胆红素水平有上升趋势,可能需要采取光疗等措施。
三、病理性黄疸的治疗
(一)光疗
1.原理:光疗是治疗病理性黄疸的常用方法,通过光照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
2.适用情况:对于血清胆红素达到一定水平的病理性黄疸患儿,如足月儿血清胆红素>12.9mg/d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15mg/dl等情况,可考虑光疗。光疗时需注意保护患儿的眼睛和会阴部,避免光损伤。
(二)换血疗法
1.适用情况:当患儿出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如新生儿溶血病时,可能需要进行换血疗法,以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换血疗法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并且要在具备相应条件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
(三)针对病因治疗
1.感染因素:如果病理性黄疸是由感染引起,如新生儿败血症等,需要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从根本上消除导致黄疸的病因。
2.胆道闭锁:对于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葛西(Kasai)手术,以恢复胆汁排泄通道,改善黄疸状况,但手术效果因病情而异。
四、特殊人群黄疸处理注意事项
(一)新生儿
新生儿黄疸处理要特别谨慎,尤其是早产儿。在监测胆红素水平时要更加频繁,因为早产儿胆红素代谢更不稳定。同时,在喂养方面要确保营养供给,以促进胆红素排泄,并且要注意保暖等护理措施,因为低体温等情况可能会影响胆红素代谢。
(二)儿童及成人
儿童及成人出现黄疸时,首先要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因肝脏疾病引起的黄疸,如病毒性肝炎,需要进行保肝等综合治疗;对于因胆道结石导致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可能需要进行取石等治疗解除梗阻。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利于病情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