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发现脑动脉瘤
预防和应对脑动脉瘤,可从四方面着手:一是了解高危因素,年龄增长、女性、不良生活方式及有家族性动脉瘤或脑血管疾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需加以关注;二是关注症状表现,未破裂脑动脉瘤部分患者有头痛等症状,破裂后有突发剧烈头痛等严重表现,出现症状要及时就医;三是选择合适检查方法,头部CTA适用于急诊或初步筛查,MRA适合对造影剂过敏者,DSA是诊断“金标准”,但一般在其他检查不明确时采用;四是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脑血管体检筛查,每12年做一次头部CTA或MRA检查,发现异常及时进一步评估,体检时告知医生相关病史。
一、了解脑动脉瘤的高危因素
1.年龄:脑动脉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大,血管壁会逐渐出现老化、弹性降低等变化,使得血管更容易出现病变形成动脉瘤,这类人群需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2.性别:女性患脑动脉瘤的风险略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女性群体应提高对脑动脉瘤的警惕性。
3.生活方式:长期吸烟、过量饮酒、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不良生活方式和疾病会增加脑动脉瘤的发生风险。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饮酒过量会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而三高疾病会使血管承受更大的压力和负担,加速血管病变。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4.病史:有家族性动脉瘤病史、既往有脑血管疾病史的人群,患脑动脉瘤的可能性更高。家族遗传因素可能导致某些基因缺陷,影响血管的正常发育和结构,这类人群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二、关注脑动脉瘤的症状表现
1.未破裂脑动脉瘤:多数未破裂脑动脉瘤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眼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睑下垂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动脉瘤压迫周围神经或组织引起的,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2.破裂脑动脉瘤:破裂后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常被形容为“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必须立即送往医院进行紧急救治。
三、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1.头部CT血管造影(CTA):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脑部血管的形态和结构,对于发现较大的脑动脉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该检查相对快速、方便,适用于急诊情况或初步筛查。
2.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无需注射造影剂(部分情况可能需要)即可显示血管,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强,能够多平面成像,有助于更全面地观察脑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适用于对造影剂过敏或不能进行CTA检查的患者。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数目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但DSA是一种有创检查,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血管损伤、造影剂过敏等,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通常在其他检查结果不明确或需要精确评估时采用。
四、定期进行体检筛查
对于高危人群,如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脑血管方面的体检筛查。一般可以每12年进行一次头部CTA或MRA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脑动脉瘤。如果在体检过程中发现异常,应及时进一步检查和评估。同时,在体检时应告知医生自己的家族病史、既往疾病史等信息,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