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怎么治疗
黄疸需先明确类型及病因,通过实验室检查等确定,不同类型黄疸治疗措施不同,溶血性黄疸要去除病因、光疗或换血;肝细胞性黄疸要治基础肝病、护肝;胆汁淤积性黄疸要解除梗阻、利胆。特殊人群黄疸治疗有注意事项,新生儿早产儿光疗需谨慎,足月儿病理性黄疸要及时光疗;老年患者要考虑基础病和药物相互作用;妊娠期黄疸要区分情况,关注胎儿。
一、明确黄疸类型及病因诊断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首先需明确是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还是胆汁淤积性黄疸,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腹部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病因,不同类型黄疸病因不同,如溶血性黄疸可能与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免疫性溶血等有关;肝细胞性黄疸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胆汁淤积性黄疸可由胆道结石、肿瘤等引起。
二、针对不同类型黄疸的治疗措施
(一)溶血性黄疸
1.去除病因:若是免疫性溶血,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若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应避免接触氧化性药物、食物等诱因。
2.光疗:通过光照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适用于大部分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不同日龄、体重的新生儿光疗剂量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对于成人溶血性黄疸严重时也可考虑光疗辅助。
3.换血疗法:当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胆红素水平过高时,如血清胆红素达到换血指征,可进行换血治疗,置换出致敏红细胞和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
(二)肝细胞性黄疸
1.治疗基础肝病:若是病毒性肝炎,根据病毒类型给予相应抗病毒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则需停用可疑药物,并进行护肝等对症治疗。例如,对于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常用抗病毒药物有恩替卡韦等,但具体用药需遵循个体化原则,同时要考虑患者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
2.护肝治疗: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
(三)胆汁淤积性黄疸
1.解除胆道梗阻:若由胆道结石引起,可根据结石情况选择内镜下取石、手术取石等方法;若是胆道肿瘤导致,可能需要手术切除肿瘤以解除梗阻。对于老年患者,需综合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儿童患者则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谨慎选择有创操作。
2.利胆治疗:使用熊去氧胆酸等药物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减轻胆汁淤积。
三、特殊人群黄疸治疗注意事项
(一)新生儿黄疸
1.早产儿:由于早产儿肝脏代谢功能更不完善,黄疸治疗需更加谨慎,光疗时要注意保暖和眼部保护,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变化,及时调整光疗方案,同时要关注其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因为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光疗可能影响体温稳定。
2.足月儿:生理性黄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若为病理性黄疸,要根据胆红素水平及时采取光疗等措施,注意观察皮肤黄染进展情况,与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了解黄疸治疗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二)老年黄疸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黄疸时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对其他脏器功能的影响。例如,在使用可能影响肝功能或肾功能的药物时,要评估患者肝肾功能状态,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同时,老年患者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治疗过程中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三)妊娠期黄疸患者
妊娠期黄疸需特别注意,要区分是妊娠期特有的黄疸还是合并其他疾病引起的黄疸。例如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上要缓解瘙痒症状,降低血胆汁酸水平,密切监测胎儿宫内情况,因为胆汁酸升高可能导致胎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