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多种症状,常见头痛,多为剧烈全头部胀痛或炸裂样痛,儿童表现不同;有意识障碍,程度与出血量等有关,不良生活方式者易严重;有喷射性呕吐,因颅内压增高,既往病史会影响判断;有脑膜刺激征,包括颈项强直等,儿童表现不典型;有眼部症状,如眼底改变,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表现;少数患者有癫痫发作,既往癫痫病史者风险增加。
1.头痛:
特点: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剧烈的全头部胀痛或炸裂样痛。这是由于血液刺激脑膜及神经等结构引起。例如,有研究表明,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约80%-90%会出现头痛症状,且疼痛程度较为严重,患者往往难以忍受。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头痛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述不清头痛的具体情况,但会表现出哭闹不安等异常表现,这是因为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与成人有差异。
2.意识障碍:
表现形式:轻度患者可能仅有短暂的意识模糊,重度患者可出现昏迷。意识障碍的程度与出血量、出血部位等有关。一般来说,出血量较大时,意识障碍发生的概率较高且程度较重。例如,当出血量超过一定量时,患者的大脑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意识水平下降。
性别差异:在性别方面,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差异导致意识障碍表现不同,但不同性别的患者对同样程度的出血可能因个体的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意识障碍的发展和恢复。
生活方式影响:有长期大量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可能本身血管弹性等基础状况较差,在发生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更容易出现较严重的意识障碍,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损害血管等组织,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和神经功能。
3.呕吐:
机制:多为喷射性呕吐,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所致。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后,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从而引起呕吐。研究显示,约50%-60%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会出现呕吐症状。
病史影响:对于有既往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呕吐症状可能会被误判,但通过头颅影像学等检查可明确是颅内病变引起的呕吐。而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呕吐可能是颅内压增高的更典型表现,因为其神经系统基础状态可能影响对颅内压变化的感知和反应。
4.脑膜刺激征:
具体表现:主要包括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等。这是由于血液刺激脑膜引起的。颈项强直表现为患者仰卧,检查者被动屈曲其颈部时抵抗力增强;克氏征阳性是指患者仰卧,一侧髋关节屈成直角后,膝关节不能伸直;布氏征阳性是患者仰卧,前屈其颈时发生双侧髋关节、膝关节屈曲。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由于骨骼、肌肉等发育尚未成熟,脑膜刺激征的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例如颈项强直可能不明显,需要更仔细地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来判断。
5.眼部症状:
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眼底改变,如视网膜出血、视乳头水肿等。视网膜出血是因为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后,通过视神经周围的血管扩散到视网膜;视乳头水肿则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导致视神经乳头静脉回流受阻引起。例如,有研究发现约10%-20%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会出现眼底改变。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用眼过度等生活方式可能与眼部症状本身无直接关联,但如果患者有眼部基础疾病,在发生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眼部症状可能会加重或表现不典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判断。
6.癫痫发作:
发生情况:少数患者可能在病程中出现癫痫发作,这是因为血液刺激大脑皮层,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癫痫发作的形式多样,可为全身性发作或部分性发作等。
病史影响:对于有既往癫痫病史的患者,发生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癫痫发作的风险可能会增加,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及时发现并处理癫痫发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