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衰竭饮食
糖尿病肾衰竭患者饮食需综合调整,热量摄入依体重等定,蛋白质要选优质且按肾小球滤过率控量,碳水化合物以复杂为主,脂肪限制饱和脂肪增不饱和脂肪,维生素与矿物质按需摄入,儿童、老年、女性等特殊人群饮食有不同需兼顾的方面。
一、热量摄入
糖尿病肾衰竭患者需根据体重、活动量等调整热量摄入,一般成年患者每日每千克理想体重给予热量约146-167千焦(35-40千卡),保证能量供应以维持正常代谢,同时避免热量过高导致血糖、体重失控加重病情。例如,体重60千克且轻体力活动的患者,每日热量摄入约为60×(146-167)千焦。
二、蛋白质摄入
1.优质蛋白为主:应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瘦肉等。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调整蛋白质摄入量,当eGFR在60-90ml/(min·1.73m2)时,每日每千克体重蛋白质摄入约0.8克;eGFR在30-59ml/(min·1.73m2)时,每日每千克体重蛋白质摄入约0.6-0.8克;eGFR小于30ml/(min·1.73m2)时,每日每千克体重蛋白质摄入约0.4-0.6克。优质蛋白可减少含非必需氨基酸的植物蛋白摄入,如大米、面粉中植物蛋白含量较高,应适当控制。
2.控制总量:严格把控蛋白质总摄入量,避免过多蛋白质代谢产物积聚加重肾脏负担,例如eGFR较低的患者更要精准控制优质蛋白的量。
三、碳水化合物摄入
以复杂碳水化合物为主,如全麦面包、糙米等,避免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糖果、甜饮料等。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总热量的50%-60%。合理选择碳水化合物可帮助稳定血糖,例如选择升糖指数(GI)低的食物,有助于血糖平稳,减少对肾脏的不良影响。
四、脂肪摄入
1.限制饱和脂肪:减少动物脂肪摄入,如肥肉、动物油等,每日饱和脂肪摄入量应小于总热量的10%。饱和脂肪过多会升高血脂,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而糖尿病肾衰竭患者常合并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需限制。
2.增加不饱和脂肪:适当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如橄榄油、鱼油等,不饱和脂肪有助于降低血脂,对心血管和肾脏有保护作用。
五、维生素与矿物质摄入
1.维生素:保证充足的维生素摄入,尤其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可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如橙子、苹果等)来获取,但需注意血钾情况,若合并高钾血症则需限制某些含钾高的水果摄入。
2.矿物质:
钠:每日钠摄入量应小于3克,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咸菜等高钠食物,防止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和高血压。
钾:根据血钾水平调整钾摄入,若血钾正常,可正常摄入含钾丰富食物如香蕉、土豆等;若合并高钾血症,则需限制含钾高的食物摄入,必要时可使用低钾饮食配方。
磷:控制磷摄入,每日磷摄入量应小于800-1000毫克,减少食用动物内脏、坚果等高磷食物,可使用磷结合剂,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糖尿病肾衰竭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饮食调整上需兼顾营养需求和病情控制。热量摄入要满足生长发育需求,蛋白质摄入应保证优质蛋白占比足够,同时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中不利于病情的成分,密切监测生长指标和肾功能变化,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饮食方案。
2.老年糖尿病肾衰竭患者:老年患者代谢功能下降,饮食调整需更注重个体化。要考虑其消化功能等因素,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保证营养摄入,钠、钾、磷等矿物质的控制需更谨慎,避免因饮食不当导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加重病情,定期评估营养状况和肾功能,调整饮食计划。
3.女性糖尿病肾衰竭患者:女性患者在不同生理阶段(如孕期、更年期等)可能对饮食有不同需求,孕期需保证胎儿营养的同时控制血糖和肾功能相关指标,更年期可能伴随代谢改变,饮食上要针对性调整,如关注钙的摄入以预防骨质疏松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