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间质性肾炎能否治好不能一概而论,其预后与病因、病理改变程度相关,病因方面药物、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预后,病理改变早期较轻可逆时积极治疗肾功能有望恢复,晚期严重病理改变则难治愈多进展为慢性肾衰竭,治疗中去除病因及对症支持治疗很关键,部分早期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可控制病情,严重病理改变者难完全治好多进展为慢性肾衰竭。
一、影响预后的因素
1.病因方面
药物因素:若由止痛剂、含马兜铃酸的中药等药物引起,及时停用相关肾毒性药物,部分早期患者肾功能有望停止进一步恶化甚至有所改善;但若是长期大量使用肾毒性药物且已造成较严重肾间质纤维化等病变,预后则相对较差。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对药物肾毒性的易感性可能存在差异,比如老年人肾脏功能本身处于衰退状态,更易受药物影响导致间质性肾炎,且恢复相对困难。长期有滥用肾毒性药物生活方式的人群,患病风险高且预后不佳。有长期服用止痛剂病史的患者,需格外重视早期停药对预后的影响。
感染因素:由细菌、病毒等感染相关的慢性间质性肾炎,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后,部分患者肾功能可得到一定程度恢复;然而若感染未能及时控制,导致肾间质持续损伤,发展至后期肾功能损害严重时,预后就会变差。不同年龄患者对感染的免疫反应不同,儿童免疫系统相对活跃,若能及时控制感染,间质性肾炎恢复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感染后病情易迁延不愈,影响预后。男性和女性在感染相关间质性肾炎的预后上,若无其他特殊基础疾病差异,主要还是取决于感染控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有慢性感染病史且未良好控制的人群,要警惕发展为慢性间质性肾炎及不良预后。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肾脏导致的慢性间质性肾炎,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活动是关键。若自身免疫性疾病能得到较好控制,间质性肾炎病情可能稳定甚至好转;但自身免疫性疾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病情易复发,若反复活动则会不断损害肾间质,预后不佳。不同年龄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考虑年龄因素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比如儿童使用免疫抑制剂需更谨慎评估风险收益比。女性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对较多,在慢性间质性肾炎的预后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控制情况是重要影响因素。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要严格遵医嘱控制病情,以改善慢性间质性肾炎的预后。
2.病理改变程度
早期病理改变:若肾间质炎症浸润、水肿等病理改变较轻,处于可逆阶段,通过积极治疗去除病因等措施,肾功能有可能恢复正常,达到临床治愈;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早期干预效果可能有所不同,儿童肾脏修复能力相对较强,早期干预后恢复的可能性相对更大。
晚期病理改变:当肾间质出现广泛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等严重病理改变时,肾功能损害往往较为严重,治疗难度大,很难完全治愈,多数患者会逐渐进展为慢性肾衰竭。老年人本身肾脏储备功能差,若出现晚期病理改变,进入慢性肾衰竭的进程可能更快。
二、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1.一般治疗
去除病因:积极去除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是关键。如停用肾毒性药物、控制感染、有效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去除病因的具体措施需考虑年龄特点,儿童在停用肾毒性药物时要注意其生长发育需求,避免因药物停用影响其他方面;老年人去除病因时要兼顾其整体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控制感染等。
对症支持治疗: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控制血压可延缓肾功能恶化;有贫血的患者,适当纠正贫血等。在对症支持治疗中,要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等调整治疗方案,比如儿童高血压的控制目标与成人不同,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若需用药)。
总体而言,慢性间质性肾炎部分患者通过早期明确病因并积极治疗有可能控制病情,阻止其进一步恶化,但严重病理改变的患者很难完全治好,多数会进展为慢性肾衰竭。